推动作风建设应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实现了根本好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蕴含的深刻逻辑和系统思维,处理好“小”与“大”、“上”与“下”、“破”与“立”的辩证关系,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从“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中,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中央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等“关键小事”入手,聚焦作风建设的细微之处,在“以小见大”中彰显了党中央管党治党的独特智慧。
“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中央八项规定从一顿饭、一张发票、一张贺卡、一次接待、一次调研等小事小节抓起,从管住党员干部的言行开始,向吃喝风、送礼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开刀”,以“小切口”切入“大课题”,用“小规矩”约束“大权力”。这种从具体问题入手的治理方式,为解决作风建设这一宏大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深刻改变了党员干部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重塑了我们党的政治生态。
“大战略”成于“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大战略,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话题,归根结底要始于精微,成于笃行。因此,要始终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坚守中,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推进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中,一个现象一个现象的纠治中,推动制度落地生根,直至化风成俗,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在日复一日的具体落实中得以真正实现。
从“上”与“下”的同频共振中,准确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强力反腐,纠“四风”树新风,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如果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怎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必须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充分说明,作风建设绝不是上面喊、下面看,而是不分上下、没有盲区、不留死角,需要全党共同努力。
上行才能下效。中央八项规定从出台到修订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身作则,始终秉持“从高层抓起、从‘关键少数’严起”的实践导向,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作为领导干部,要管住别人,必须先管住自己。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矩,以“自身正”立威、“自身净”立信、“自身硬”立言,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才能更好地锻造心齐、气顺、劲足、风正、人和的干部队伍,培育优良作风。
上下必须同治。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必须打破“上热中温下冷”的局面,推动“上下同治”。一方面,既要抓好“顶层设计”,也要破解“基层痛点”,不仅要“打虎”“猎狐”,还要整治“蝇贪蚁腐”,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另一方面,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无论是上级机关还是基层单位,在作风建设上应该一视同仁,没有例外和特殊“门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同心同向,在行动上要同频共振,在落实上要同力同行,共同凝聚起作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从“破”与“立”的双轮驱动中,构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因此,要把作风建设当作是久久为功的事情来抓,构建起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破”字当头,靶向整治。治作风如打靶,务必正中靶心。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检视剖析、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督促检查、信访反映等途径,深入查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的问题。要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经验,扎实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第一线去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突出矛盾。要坚持靶向施策、精准整改,以实干实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字托底,标本兼治。作风建设需以“立”字为基,既要紧盯具体问题“当下改”,更要靠建章立制“长久立”。要建立起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向化解“一类问题”转变,从体制机制上阻断作风问题反弹回潮。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建立整改问责的闭环机制,通过“回头看”等方式,增强制度威慑力,让制度始终保持“生命力”,用制度固化好作风建设的成果。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努力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