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谱写“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

作者:郭 丹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05时30分11秒 编辑:李志佳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叮嘱湖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湖南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治理,交出了一份守护一江碧水的合格答卷。但这还只是做好了上半篇文章,要交出更加完美出色的答卷,还要做到久久为功、长治久清,就需要在抓好“一湖四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把握从打扫、清理战场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关切,努力书写“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

从雷厉风行转向久久为功,着力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治乱必用重典,为湘江“疗伤”,需以雷霆之力直捣“病根”。故此,湖南以关、禁、退、治系列重拳快、准、狠直击痛点,用霹雳手段和最严格的法治管江、护江,湘江逐步褪去沉疴,水质全面好转。然而,湘江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大保护必须打持久战。一江碧水不仅要守护得了,更要守护得住、守护得久。做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重点要从雷厉风行治标转向久久为功治本,在系统长效上下功夫,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科技支撑、压实执法监管,加强常态巡查,加快项目建设,加速转型升级,切实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让一江碧水长治久清。

从问题抓手转向生态建养,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解题先要破题。水环境问题,表面在水里,问题在岸上,症结在产业和企业,根子在个人行为和观念。一江碧水不是一次整改、一个行业能达成的守护。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工作,更是全民共同的事业。护水必先育人,做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就应当以生态建养为重点,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垃圾长效治理,加大净居文化宣传引导,提升公共环卫意识,引导企业和个人全民护水、全程护水、全心护水,实现绿色生产,形成绿色生活,增强绿色自觉。

从湘水湘治转向江水联治,积极推动区域共保共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统筹一江碧水需集“一湖四水”之绿,湖南一直致力于全流域各城市一盘棋,通过系统联治,让全域范围内所有的大江小河都流淌着碧水清波。然而,湘水之于长江,同样是一域之于全局。湘水长碧还得跳出湘江治长江,跳出湘域治江域,确保江水长清。不仅长江干流横贯众多省市,其不少支流也是跨省流入长江,要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非一省一市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沿岸各省市共同谋划、从全流域层面协同解决。做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湖南应超越自己的责任田,加强与上下游省市的共治共保,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的跨省水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化、法治化的跨省河流系统治理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切实推动跨省河湖治理工作,为建设绿色长江做出湖南贡献。

从单纯守护转向绿色发展,加快提升绿色产出效益。守护好一江碧水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然而,要增强守护一江碧水的主动性,关键还在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实践中深入人心,让人们在一江碧水中不仅望得见乡愁,还看得到收益;既安居美丽湖南,又乐享美丽经济。做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要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守护好一江碧水统一到一个体系之中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在长远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加快打通价值转换通道上下功夫,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的绿色功能,真正把生态价值转化为资产、转化为财富、转化为生产力,为未来留下丰沛的生态资源,为百姓留下丰厚的生态财富,让一江碧水在湘熠熠生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