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浦市问玉

作者:石光明 来源:2022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8日 04时46分39秒 编辑:陈家琦


本期音频由《新湘评论》“青年党员读党刊”活动协办单位江华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朗读者:张春丽。



微信截图_20220428164831.png


早就听说,浦市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因工作关系,常在湘西走动,行迹中,四大古镇中的沱江、王村、里耶都去过,唯独缺湘西门户的浦市,说来有点愧意。偶读岳麓书社出版的《沈从文别集》,被那个藏着沈从文“青春的灵魂”“还想去”的地方所吸引,动了心思去看看。

沈从文的文字平实而动人,在他眼里,浦市“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切割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记得他还说过,湘西美得令人心痛,大概就是因为静美而忧郁的缘故吧。

这次来浦市,古镇的打开方式,却岔开了沈从文纯美的文字,也忽略了浦市的沧桑古意,而是无意中邂逅的那方沅江玉。

我不识玉,也不玩玉。过去只知中国有四大名玉:南阳独山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和陕西蓝田玉。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儿时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崇敬蔺相如的智勇,也知道了和氏璧的名贵,其出自楚国荆山,属于独山玉种。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玉文化历史可上溯9000年。中国文化推崇“玉魂”,“玉魂”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华夏族人心里,玉能强身健体,辟除邪祟,寄寓美好,后来更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儒家比德于玉,孔子说,玉有十德: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瑜不掩瑕,忠也;等等。佛家持玉为祛邪避凶的灵石,雅称“大地舍利子”。爱玉者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本草纲目》记载玉的功效:安五脏、宁心神,止惊悸、除邪气。古玉字写作王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和隶书,一直这么写。三横代表天地人三才,一竖表示沟通,古人认为,玉是天地精华的结晶,可天地人参通。

除四大名玉,中国产玉的地方还很多。沅江玉是玉石大家族的后起之秀,过去名不见经传。南宋杜绾著《云林石谱》,提到的湖南十种美石奇石中,有辰州蛮溪石,色黑,又叫墨石,人们用来磨刀或治印,与沅江玉不是一回事。

我是在浦市河街的玉石作坊遇到沅江玉的。作为玉石新秀,它的前世今生如何?为何选择在浦市亮相人间?欲问究竟,于是翻开古镇的岁月,从它的四季晨昏寻找。

中国之大,古镇不知多少,有号称绝版的,也有笔染墨色的。浦市藏于武陵深山,不引人注目,但它名字写在脸上,一看便知其出身。浦,水边也,浦市就是水边的市镇。水是沅江,长江的一级支流,浇灌过夜郎文化,是五溪地区的母亲河。它左挽武陵山,右牵雪峰山,流入西洞庭,全程1033公里,落差达1462米,平均每公里一米多,携一路峡谷江滩风光。

沅江流域远古曾二次沦为热带海洋,历经种种地质变迁,在古代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湖南独特的高山丘陵地貌。漫长的岁月,岩石在地质构造变动中干湿交替,受热受压,变形变质,逐步成为砾石,散落河床,经河水冲刷搬运磨砺,形成了沅江特有的硅质硬玉和多样的赏石品种。因其上中游盛产钻石、沙金、朱砂、金刚石、沅江玉、菊花石,沅江被誉为“金水河”。

这条金水河也给浦市带来了好运。浦市因水而生,因军而立,因商而兴。那是它笑傲江湖的日子,值得夸耀的岁月。战国时期屈原在这里作《涉江》,乘舲船上沅,入溆浦儃回,《九歌》里捺上了沅江的水印。王昌龄在这里告别友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他的龙标岁月和诗情从此多了沅水润泽。《后汉书》记载,自誓“马革裹尸”的马援征讨“武陵蛮”,在这里留下了老当益壮的故事和一座伏波宫。唐宋以后,浦市更是成为军事战备要地和物资集散地,无论哪个朝代的官军商民,都要来这里刷存在感。

地方志记载,浦市最繁华时,有3街45巷,12座城门,20多座码头,13省会馆,甚至还有72座佛道寺观,6座戏楼,时人称之“不夜港”“三楚雄关”。从清初沅陵浦峰寺弥勒佛碑记可一窥当时盛况:“沅陵西南境有浦市,两岸之间,烟火万家,商贾辐辘,舟楫络绎,故一大都会也。”因为寺庙多,浦市又唤作“庙乡”。它还是一座“有腔调的古镇”,辰河高腔发源于此。明朝初年,江西移民西迁,部分人停留浦市,江西弋阳腔随之传入,后以弋阳腔为基础,融合湘西山歌和沅水号子,逐步发展成艺术风格独特的辰河高腔。算起来比“百戏之祖”的昆曲年代还早,是一枚“东方戏曲活化石”。

穿行浦市的宽街窄巷,一片平和安宁的景象。昔日繁华只能从吉家大院、李家书院等明清建筑的门楼天井、砖雕木刻中寻到片光只羽,从风雨斑驳的封火墙、青苔杂芜的旧墙角透出零落消息。总觉得还有什么东西被逝去的时光藏在了红尘深处。

玉石作坊展厅,各色玉器琳琅满目,艳惊来人,后厅里,原石堆积如小山,粗观貌不惊人,细看大有乾坤。一个中年汉子正忙着鉴别玉石,大家叫他鉴玉师。抬头看看我,他说,这叫沅江七彩玉。瞧,它色彩丰富,有米黄、浅灰、灰绿、墨黑、脂白,这边小一点的卵石还有玫瑰、大红、玉绿和青花等颜色,有的镶着古铜、深红色的花纹,出自天然,赏心悦目。我忽然想起上古时代的神话,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是取自这里吗?或是她将剩余石料丢弃于此?过泸溪县城时,看到一尊辛女雕像立在青烟中,向人们讲着盘瓠的故事。三皇五帝时期,盘瓠破来犯的犬戎有功,高辛帝以三公主辛女嫁给他,封于沅江流域,盘瓠以沅江七彩玉石为聘礼,赢得辛女芳心,携归封地。这里也成了盘瓠文化的发祥地。

神话是传说,考古发现为神话提供了实证。1980年,在浦市下湾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石铲、玉钺、玉玦、玉璞等打制品,这里的先民已初步掌握了石器和玉器加工技术,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唐天宝十三载,玄宗的驸马、太常卿兼翰林院供奉张垍涉嫌为安禄山通风报信,被贬为泸溪郡司马,听说沅江七彩玉有保健养生功效,便选取佳品献给杨贵妃,杨贵妃与唐明皇一吹风,不久被召回朝廷官复原职。

七彩玉原石用水淋过后,表面更显油润,上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指甲纹,皮却很薄,鉴玉师用手电筒贴近打亮,散开的光晕如日晕般耀眼。据说,指甲纹越多玉质越好。1946年,李四光到湘西调查第四纪冰川,在浦市河滩,无意中发现了彩色鹅卵石上凹凸叠印的指甲掐痕,很是惊奇。与他同来的地质考察队员记录:石质细腻,有冰糯质通透感,硬度在6至7.5度,与缅甸翡翠接近,属于玉质特征。当时命名为“李四光纹石”。

又想起沈从文的《湘行集》,这些“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曾感动过沈从文,可惜当年他不曾知晓这就是高贵妖娆的沅江玉,否则,他的笔下定有更多的玉色文章。但他心有所悟:这河水里有知识,有智慧。由此想象两千多年前屈原孤独漂泊的身影,感慨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乏。荀子说过: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有沅江玉石的温润,这大概就是沅江芷兰独有的秉性而特受屈原喜爱的原委吧。

鉴玉师眼力尖手法稳,与他交谈,忽然觉得,其父祖辈也许是沈从文笔下质朴勇敢的船工呢,对沅江的热爱,及对船篙千啄万点的沅江石的钟情,也在血脉基因里遗传至今。

如果说古色古香的浦市浓缩了上千年的历史,那温润光滑的沅江玉则通透了沅江上中游的千山万水。它深沉寂静,内敛含蓄,默默无闻,七彩纷呈。沅江玉的美朴素,深藏不露,费尽气力难以激起她情感的波涛,只在你不经意时看到她的娇艳。

浦市问玉,是一次美丽邂逅,一次倾心相遇,是一种时光琢磨,一种烟火升华。玉的品质在岁月演变中渐渐与古镇的性情合而为一。

浦市,不就是一款山水孕育千年的璞玉吗?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