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正是桂花飘香时

作者:郭光文 来源:2022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0日 10时22分39秒 编辑:陈家琦


a0daad205d931ca30b459495c77eb0f2.jpeg


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魏晋以来,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咏桂风行,多突出桂花的奇香,并借香寓情,抒发感想,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桂花香得令人拍案叫绝。宋代吕声之在《咏桂花》诗中写道:“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他称桂花既有着“压众芳”的领衔地位,又有着“月中种”的不凡渊源,更有着“天际香”的独特风味。诗人们描摹这种奇香,从空间上夸赞者有之:“殿冷姮娥不闭,人间散与清香”“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不会溪堂老居士,更谈桂子是天香”等把桂花的香写得出神入化。明代杨升庵《桂林一枝》的诗句:“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犀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更是从空间上写活了桂花的香味。从区间上描绘者有之:“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写出了桂花的香之浓,“风从帘幕吹香远,人在阑干待月高”“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道明了桂花的香之远。从时间上吟诵者有之:“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和“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这些都堪称佳句。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桂花香得使人心旷神怡。唐朝宋之问在《灵隐寺》诗中,不仅写出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兴奋之情,而且写出了“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的踌躇满志。清代张云敖的《品桂》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八月的西湖天高云淡,丹桂飘香,诗人置身其中,愉悦心情溢于言表。描绘这种心境的妙句很多,有的从视觉上写桂花香的深度——“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微云澹澹碧天空,丛桂香生细细风”;有的从嗅觉上写桂花香的浓度——“秋风十里,鼻观已先参”“水边一笑,十里得清香”;有的从触觉上写桂花香的温度——“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桂花之香是如此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诗句读后余味无穷。

“珍重素心香自远,飘零清泪醉难酬。”桂花香得让人触景感怀。唐朝王建在《十五夜望月》诗中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其诗开篇就亮出一幅心忧情悲的中秋月夜图:从“地白”“树栖鸦”到“冷露”“湿桂花”,暗喻诗人心境之清冷。这种巧借桂花之香,进而表达自己愁情的名句俯拾即是。从唐朝李商隐的“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和白居易的“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到宋代李清照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和陆放翁的“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何人更与蒸沉水,金鸭华灯恼醉眠。”字字句句渗透的无一不是这种伤感。清末谭嗣同在《桂花五律》诗中,更是把这种伤感推到了极点:“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扭转乾坤的雄心和生不逢时的失意、壮志未酬的遗憾溢于言表,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扼腕长叹!

桂花之香,在诗人笔下是深情而又质朴的。我爱百花鲜,最爱桂花香。每逢仲秋时季,丛桂怒放,陈香扑鼻,我常情不自禁地走近桂花深深吸吮一口,并细细品味一番。因为,当我快乐时,桂花香能为我助兴;当我不悦时,桂花香能替我消愁!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