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领导核心
——引领中国走向未来党是关键 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要在团结

作者:王香平 陈 晋 来源:2022年第19期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0日 10时34分17秒 编辑:陈家琦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37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更好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高度重视并狠抓落实的时代大课题。

近些年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与人民网等举办的“汉语盘点”活动,持续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有评论认为,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犹如电影明星的“走红地毯”,只不过这里“走红毯”的是那些既抽象也具象的汉字、词语。这些语词折射的既是世相变幻、时代变迁,更是人们观察变化、把握态势的内在反映。

以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为例,当选国内年度汉字的分别是“法”“廉”和“规”。所谓“法”,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法治思维等;所谓“廉”,指为政清廉、廉以用权、廉洁自律、廉以修身等;所谓“规”,指依规治党、党规党纪、政治规矩等。这些年度主题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特别是在管党治党建党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充分体现了相关部署和举措给当代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留下的时代印痕及其在人民群众中激起的巨大波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面对领导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思考和谋划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命题。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刚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发表讲话,即郑重表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紧接着,在随后举行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 管党、从 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我们党为什么特别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2012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第三天,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论述了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政治灵魂、精神支柱、精神之“钙”,由此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词、高频词。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不少因精神“缺钙”而患上“软骨病”的现象,让“缺钙”者“补钙”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点抓的党建课题。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高信仰、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强基固本工程常抓不懈。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强调补精神之“钙”,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贯穿每一次学习活动的基本主题。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党建新理念新思路。他说:“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70多年前的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会议作出关于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增强纪律性,还强调要继续克服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不良现象。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联系点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西柏坡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立规矩”的重要意义。他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490多万个党组织、96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离开党内法规是不可能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和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提并论,把依规治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重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在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定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法规制度陆续出台,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

2013年11月,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编制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正式发布,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一项战略工程。

与此同时,2012年至2014年,中央部署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对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间出台的23000多件中央文件进行了全面筛查,共梳理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78件。经过两个阶段的清理,共废止322件,宣布失效369件,二者共占58.7%;继续有效的487件,其中42件需适时进行修改。通过集中清理,搞清了底数,一揽子解决了党内法规制度存在的不适应、不衔接、不协调、不一致问题,为进一步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打下了基础。

制度建设,首先就是要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013年2月初,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楼堂馆所的豪华”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强调要“建立健全包括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严厉的惩戒机制在内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9个月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印发施行,成为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综合性、基础性党内法规。以条例为引领,一个“1+20”的制度框架不断建立完善,从预算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临时出国、领导干部待遇等各个方面织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之笼。

制度建设,就要凸显纪律建设是治党管党的治本之策。

2015年10月,重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印发施行。两者“一高一低”,前者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指明道德高线,后者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行为底线。2018年8月,中央印发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成果以党规党纪确立下来,强化了纪律建设的政治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反映时代要求,深化了对依规治党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党的纪律建设的与时俱进。

制度建设,就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明确责任主体。

2015年8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9年9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实施,这些党内监督“任务清单”“问责清单”的进一步明确,对维护党的纪律不力等情形进行细化,充分彰显了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党之利器的重要作用。

制度建设,就要明确用人导向,致力于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2015年7月中央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2022年9月经修订重新发布施行),剑指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老大难问题,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整治为官不为,堪称治理庸懒散的“出鞘之剑”。这部规定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起,在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发力,合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制度建设,就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制度。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2019年4月6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两部条例,一部是建立70年的党组制度首次立规,从“横向”对党组的设立、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等全面规范;一部是实施近20年的地方党委工作条例首次修订,从“纵向”明确了各级地方党委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重要职责、决策规程等。一横一纵立起的“梁”和“柱”,使党执政治国的组织制度基础更完备,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制度建设,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既是党章规定和要求的具体化,也是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形成的一系列规定和举措的系统化。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准则》从12个方面作出规定,既指出了病灶,也开出了药方,既有治标举措,也有治本方略,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的新思路新战略。

法规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不仅不能产生应有作用,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公信力。我们要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更要下大气力抓落实、抓执行,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我”做起、以上率下推动八项规定精神有力执行的过程,正是制度治党效果彰显的生动写照。党中央多措并举抓落实,推动党内法规制度有效落实,全方位展现制度的威力。

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2016年4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按照要求,党内法规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

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一个国家,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可想象的。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关系党、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独断专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暴露出他们在经济上存在严重问题,而且暴露出他们在政治上也存在严重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了集中阐述。随后,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他对严明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比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他提出“七个有之”的问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提出遵守政治纪律要做到“五个必须”,第一条就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同县委书记座谈时,提出“心中有党”,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全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从实际情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从六个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抓思想从严,二是抓管党从严,三是抓执纪从严,四是抓治吏从严,五是抓作风从严,六是抓反腐从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水到渠成、众望所归,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们要在新的长征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如此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这在党的历史上都是鲜见的,这是对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借用唐太宗“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的古训强调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这个根本大局问题上,在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宣示政治立场、表明政治态度,在政治立场上不能遮遮掩掩,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上不能羞羞答答,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