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政策面临三大难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复苏进程遭遇到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遭遇全球经济趋缓的阻击,工业生产受到节能减排的挑战,出口增长遇到外部汇率压力,物价走高伴着房市回暖。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左右为难,政策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加息与否难取轻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形”理论,即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与独立的货币政策犹如鱼与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在全球化越来越多地带来资本流动性泛滥的现实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蒙代尔所说三角形之灾。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深陷这样一幅两难图景中。从国际上看,全球货币战争愈演愈烈并席卷全球主要国家。澳元兑美元冲上27年的高峰,日元兑美元站上15年的高点,人民币兑美元在美国的一步步挤压下也创下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今年国庆期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热钱正在虎视眈眈盯着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机会。从国内看,经济增长还处于恢复之中,而2009年9.5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及累积的7万多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步释放,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鲜网络名字热炒之后,棉花、白糖、食用油等基本消费品也开始不断上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宏观调控政策选择陷入两难之困:一方面,动汇率,会影响出口,进而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高利率,又会反过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而造成货币的超发,损害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利益,动摇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而不动利率,又会使居民储蓄负利率进一步恶化,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俗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认为,利率工具的采用主要取决于未来宏观经济的需要,加息与否不能只考虑当前的物价形势和负利率问题。虽然9月份3.6%的CPI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但在宏观调控面临更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央一再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当前的货币政策仍应以稳为主、以观察为主,而不能连下猛药。同时,继续维持对房贷的收紧和对信贷总量的控制,并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增加政策弹性,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继续加息,将再度增大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的利差与汇差,刺激国际游资的兴奋与狂欢,使中国经济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
汇率升值快慢难以左右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对外贸易、外汇等领域,都有了一些新的举动、新的说法。在贸易领域,除了继续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加大反倾销、双查等力度之外,还提出了出口倍增的计划。其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供应和出口力度,加强美中贸易,减少贸易逆差,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同时,美国还加大了在汇率问题上对他国的施压,特别是对中国、日本等经济大国、重要市场国家的施压。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在美国的一再施压下,近期明显加快了升值的速度。即便如此,美国仍然不满意,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手段要求和逼迫人民币升值。可以说,这是以近乎于公开抢劫的方式,让其他国家为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买单。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人民币过快升值,必然会使这块财富严重贬值,使中国劳动者本来就比较廉价的劳动更加廉价、更加贬值。美国通过逼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同时,却不断地让本国货币贬值,这同样让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出现巨大的利益损失,而且这还不对美国的国家信用产生任何影响。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温家宝总理说:“人民币汇率是经济问题,决不能政治化。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一直是高度负责任的,人民币汇率变化要历史地看。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基础”。这表明,美国再组织一个针对人民币的“新广场协议”是不可能的。今天的中国毕竟不是当年的日本,而且修复全球经济也不能仅靠一份汇率方面的协议。虽然中国尚不具备与美国直接正面应对的能力,但是可以更加智慧地对待美国提出的一系列不合理要求,在这一问题上做到既不过度吃亏,又不与美国产生严重的经济冲突。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快汇率改革,也可以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但美国必须控制美元贬值速度;中国可以进一步对美国开放市场,但美国必须放开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的限制。
节能减排与保增长保就业难以取舍
临近“十一五”减排末期,为完成列入政绩考核指标的节能减排目标,各级政府被迫做出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的争议的事情。继江浙地区对钢铁企业实行限电后,钢产量第一大省河北也掀起节能风暴,邯郸全市已开始对区域内钢企实行强制性、全天候拉闸限电。拉闸限电的盛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的冲击。首先,限电成本非常高,限电的经济损失远远高于供电成本。其次,限电意味着限产,对高耗能限产可能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钢铁、水泥、有色价格的上涨找到了理由和空间。再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进入PPI,向CPI的传导,提升了通胀预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我们认为,节能减排应该考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好配套制度安排,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按照测算,如果六大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可能将对经济增速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选择国家统计局公布大类行业的数据对六大高能耗行业来进行简单测算,二季度高能耗行业投资同比增速大约为-5%,较一季度大幅下滑21个百分点。由于整个高能耗行业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约为17%,如果高能耗行业投资进一步大幅下滑,将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平稳增速形成较大压力。考虑到严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调控以及全球经济依然疲软可能影响出口等负面因素的叠加,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的确不可小视。保增长、保就业与短期突击式的节能减排,到底孰轻孰重,当有一个全局的判断。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