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戒形式主义 狠抓工作落实
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从根本上看,就是要狠抓落实。毛主席在《党委的工作方法》中说过:“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江泽民同志强调:“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求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着重强调,关键在于落实,领导干部要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现在一些好思路、好措施,落实不了、落实不好,根本原因还是有些领导没抓好、领导没尽责。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这是领导干部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责。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只是做到了一半;求真务实、狠抓落实,这是更重要的另一半。决策与落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落实是实现决策意图的关键环节。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昨天的成就来自于落实,今天的任务更需要落实。一件一件地落实,才能构筑宏伟的事业;一步一步地落实,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毛主席曾讲到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同时还强调,离开了抓落实,“就无法检验决策之正误,无法判断干部之优劣”。这就说明,无论是“出主意”还是“用干部”,都离不开抓落实。
抓落实是领导能力的一种实际体现。一个领导的能力如何,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决策,一个是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是对一个干部的政治品德、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最实际检验。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作风的优劣、能力的强弱,都会在抓落实中显现出来。人民群众评判领导干部,最简单、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抓实干、注重落实。现在,人民群众对少数干部的作风有意见,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工作中抓落实不力、为群众办实事不够,既有愧于责,也失信于民。落实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也是一门富有智慧的领导艺术,还是一所培养干部的生动课堂。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科学的决策付诸行动,才能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真抓实干的结果;所存在的每一个问题,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
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不着力抓落实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存在。这既是形式主义的集中表现,又同形式主义的蔓延滋长有密切关系。
有的“唱功”好、“做功”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说固然很重要,但做才是根本。说得好,体现的是思路,表达的是想法,这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做得好,凭借的是作风,依靠的是落实,这是领导干部的能力。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应该是说的让人心服、做的让人信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解决问题上下工夫。”这里指的就是“说”与“做”的问题。说得好不如做得扎实,常开会不如抓落实。
有的会上热、会下冷。正确的决策,来自于领导干部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最终的成效,有赖于基层干部对上级决策的积极支持和自觉执行。任何一项工作从决策到落实,必须一级支持一级、一级抓好一级,形成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工作合力。有一些工作,往往是上头热、下头冷,会上热、会下冷。一些地方和部门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这样的结果,不仅割裂了上级和下级、干部和群众的联系,而且在“上情”与“下情”之间也无法找到对接点、保证一致性,只能落空,不会落实。
有的前面紧、后面松。许多工作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既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损害了干部的形象。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经常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从中央到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矛盾只有在落实当中发现,办法只有在落实当中寻找,问题只有在落实当中解决。我们过去有些事情办得不好,不是失之于会议开得不好、文件写得不好、政策定得不好,而是失之于落实抓得不好、执行不能到位,常常是好的文件、好的政策定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辜负了百姓的信任。这种抓而不实、做而无功的现象,不仅是最大的浪费,而且是最大的隐忧。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其根子在于形式主义。如果任其泛滥,必然贻误事业发展,损害党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抓落实呢?
要有积极负责的精神。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抓落实中。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重要工作,都要亲自指挥、亲自操办;凡是重大问题,都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抓落实中大显身手,在抓落实中施展才华。对于矛盾和问题,要敢于碰硬、敢于触及,要相信敢碰敢触及,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不碰不触及,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面对复杂的形势,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决克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坚决摒弃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骄傲情绪,敢与高的比水平,敢与快的比速度,敢与强的比干劲,以所向披靡的精神狠抓落实。
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反对空谈、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真抓实干,就是要察实情、讲实话、用实招、办实事,在抓上求突破,在干中见实效。真抓实干,必须主动抓。我们任何工作,主动落实,就能抢抓发展机遇;被动应付,只会贻误发展良机。工作要早安排,早落实。真抓实干,必须深入抓。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满足于发号召、造声势,作指示、听汇报,更不能把决心当行动,把口号当实绩,说空话,做虚事。领导干部就是要领着干、带头干,在干中指导全盘,推进落实。真抓实干,必须具体抓。大事成于小事,小事成就大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抓落实的要义在于抓具体,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示范,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解决具体问题。
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抓落实,就是要坚定而不动摇,坚韧而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承诺说一个做一个,个个兑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要抓重点,重点抓。这既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毛主席曾说,要以点带面,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动全盘、活跃全局。要抓全面,全面抓。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以重点突破来带动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要抓反复,反复抓。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抓落实是一项经常的工作,不能紧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必须抓反复,反复抓,抓好工作的全过程,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抓落实,既是一个思想作风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既要加强教育引导,也要依靠制度保障,真正使形式主义没有市场。
强化抓落实的观念。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央一再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担任领导职务,担当发展大业,既是一种荣誉和使命,更是一种压力和责任。大家都要努力保持乐于吃苦、只争朝夕、敬业奉献的良好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抓落实,一心一意干事业。
浓厚抓落实的氛围。领导干部是抓落实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用心干事业。一个人如果对事业无所追求,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人民无所贡献,就不配当党的干部。一定要把用心干事业作为一种修养来加强,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种作风来锤炼。用力抓落实。现在很多工作,关键问题就是在抓落实的方面力度不够。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职务当做干事创业的舞台、服务群众的平台,用尽职的责任心来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和好事,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深入地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用人树导向。导向是一面旗帜,导向是一股力量。干部任用中,要以是否作风务实、工作扎实、敢抓落实为标准,把握好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教育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
完善抓落实的制度。抓落实,必须形成人人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用制度的环环相扣,推动工作的层层落实。完善跟踪督查制,跟踪督查是保证落实的重要手段;完善绩效考核制,通过考核来分清干部优劣,来决定干部升降,真正做到以实干论英雄、以发展论英雄、以绩效论英雄,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推动落实的合力;完善工作问责制,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真正使安于现状的干部“不安”,四平八稳的位子“不稳”,让懈怠者受到鞭策、平庸者感到汗颜,有力地发挥问责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