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成语话修为
人欲有大作为,首先应重修为。“修养是人的第二个太阳。”《易•乾》中就提出了“君子进德修业”。传统文化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教人如何做人。前人重修身,不仅是为了完善自我,亦是为着完善社会。我们讲修为,旨在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力求品德与才能、内圣与外王的完善统一,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有不少成语言简意赅,恰似名言警句,既是前人才智的结晶,又是今人作为的训示。现在流行的成语,不少早就脱离它最初的意义了。有些成语,如今多用于贬义,但其原意是很积极的。回味一下有些被“贬用”成语的初衷,对我们修身立德、为人做事,会有所裨益。
“得意忘形”。神韵得到了,形体也就不重要了,这是“得意忘形”的本意。读马列,不在于形似,而追求“神似”。讲学习,不能光企望一纸文凭,有文凭的不一定有水平。既要有学历,更要有文化,既要有学问,更要有学识,方是真才实学。写文章,固然要讲文采,因为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根本的还在其内涵和深度。搞活动,离不开形式,但决不能弄成形式主义,关键是这种形式是否为内容必需、是否对实际有利。做事情,既要讲面子,更要重里子,决不应有名无实、有形无意。为官者,“眼前毁誉如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任职一届,几沉多重,后人自见分晓。我们作为人最重要的是精气神,而不在于洋装革履、油头粉面。某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富有,走进一家装潢考究的精品店,拿起一根金色链条,对售货小姐说:“我有不少金链条,还没见过这么粗的,你看我戴这根合适吧?”服务员有礼貌地说:“先生,真不好意思,这里是宠物饰品店。”富而不贵者,捉襟见肘,让人耻笑。与西方艺术刻意讲求形似不同,中国艺术追求的是神韵。东晋画家顾恺之认为,对于人物画来说,四肢画得再好也不起大作用,真正能够传达人物神态的是眼睛。从庄子的“得意忘言”,到后代艺术家的“得意忘形”,均为这个思想的正面体现。古人讲“君子不器”、“道优于器”,意在强调人不能只限于工具性、具象性等形而下的东西,而应当注重精神性、理念性等形而上的东西。秉持这一理念,做任何工作,都应注意从系统出发,高屋建瓴,把握事物的本质,从高层面来认识和判断出具体现象的性质归属和来龙去脉,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坚持正确的事业观,重民意、重内涵、重实效、重长远,而不应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在速度重于质量、形式大于内容的时代,保持平常心态、立足扎实铺垫、精心促进量变,显得格外重要和珍贵。要加强自身修炼,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执政本领,因为“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明目张胆”。这个成语在古代原为褒义,用来赞扬眼睛明亮、胆大气壮。如唐高宗时为人刚正、直言无忌的韦思谦,因上书弹劾位高权重者被贬,但却毫不后悔地说:“大丈夫必须明目张胆,报效祖国,岂能庸庸碌碌,只图保住自己和自家的安全!”宋哲宗时的刘安世,一上任就表示“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他清正不阿、铁面无私,受人敬畏。蔡和森当年曾向毛泽东建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表示,你的“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谋发展、促和谐,同样要“明目张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有识有胆。明目,要求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确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望远镜、显微镜、聚焦镜、反光镜,有洞察力、穿透力,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把人和事观察、判断清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雾里看花,需要一双慧眼。眼睛可容纳偌大的世界,却惧怕微小的尘埃。“欲识长空月,先除眼内尘”。《列子•汤问》中用南橘北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诫人们不应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莽撞瞎干。察实情、重深谋、慎决断,认识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眼光更加深远,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少遭折腾。心不明眼不亮,陷入盲目和片面,就难免忽左忽右、大起大落。有的人“自从得了神经病以后,精神正常多了。”这是对那种爱折腾者的讽刺。把班子评价好、干部考察清,既要耳聪目明,还要胆量魄力,敢于讲真话、道真情。有识有胆,敢为人先,敢为人担,敢为人正,才能有威信、有力量,才能强组织、强根本,才能树正气、树优秀。“变革无法避免,只是时间问题。”要推进改革,不拘泥成法,不裹足不前,对制约进步的束缚设法解套,对不合时宜的做法力促解冻,既需要“明目”,避免盲目而为,也需要“张胆”,防止畏缩不前。前怕狼、后怕虎,就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改革要触动传统体制,创新会影响既得利益,要敢于担风险、破阻力。鲁迅说:“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效之后。”现在有一种风气,只说好不说坏,只道长不道短。有时候,“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重”。能够讲真话,必须做到心要清、要正、要静。肩负好担当的使命,尤其是攻坚克难,必须力求无畏,忠于事实、追求真理,遵循程序、坚持原则,善于把认识世界的真知灼见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眼高手低”。这个成语的初意也是正面的,就是一个人眼界要很高、处事要很实。眼观风波浩荡,胸怀日月运行,脚踏坚实土地。既要有远大目光,又要从点滴做起。雨果说过:“诗人可以插上心灵的翅膀飞向天空,可他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大地。”眼界宽阔,目标高远,又能从低处起步、从小处注意、从细处着手,才能获得成功。这里面有个做人与做事的关系问题。做人离不开做事,做事也离不开做人。做人是统帅。人格的空间,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做人的品位,决定了做事的成败。人真诚,则做事光明正大;人正直,则做事正道直行;人善良,则做事循理守规;人坚强,则做事勇往直前。反之,人虚伪,则做事首鼠两端;人奸猾,则做事曲折迂回;人丑恶,则做事自私自利;人怯弱,则做事犹犹豫豫。基于此,欲要做事,先学做人。林语堂对某人讲:“你虽然当了官,但还像个人。”不像个人、不做好人,官难当好,事难做成。做事是根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炼。”人的各种素质,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培养;人的各种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才华要在做事中才能发挥,人的成就要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梦想要在做事中才能实现。做人有做人的讲究,做事有做事的道理。做人要看得远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真正的大师,不一定做得很多,而是做得很精彩。”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集合细小,集合时间,不计功利,终能成事。做事要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要想快,小做大;要想久,大做小。”胡适说,“不轻易做一件好事,正如不轻易做一件坏事一样”,想好了再做,做就要经久。管理学上讲:“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千万不要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忙,总想弄出一些什么动静来,结果劳民伤财、无益社会。特别是要用力抓落实,因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做事要认真规范、严谨缜密。事有难易之分。易事谁都会做,但能将易事做精,做到极致,靠的是认真。难事是试金石,考验人的意志、毅力和智慧。做事的大忌是盲目和蛮干。做事前,弄清事里事外的是与非、曲与直、因与果、情与理,才能找到最佳路径。“眼高手低”,就是做人做事都应站得高、看得远,因为眼光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拍集体照,很难保证不眨眼。英国摄影师巴尔特一反习惯做法,让大家先闭眼,喊一二三再睁开拍照。眼光独到,许多事会产生神奇效果。做人做事还得有真心、有本领,因为靠真心和本领,做人才能有层次、有境界,做事才会有深度、有后劲。用力可以把事做成,用心可以把事做优。“以身相许易,以心相许难。”日本有本书叫《论语加算盘》,《论语》是智慧,算盘是方法,拨动算盘靠智慧,实现智慧需方法。“做天下头等事业”,得“用世间顶上功夫”。“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明哲保身”。《诗经》中讲:“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既明理又智慧,一身谨谨慎慎。“知识渊博又明理,保重节操永流芳。”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既要加强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又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遵纪守法,从而保一生平安。古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刚健有力,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大地博大舒展,君子应当效法大地,厚德载物。这里的涵意是“一体两面”:前者体现了刚劲强健、勇猛精进之“能”,后者体现了淳厚博大、兼容并包之“德”,从而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精神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说:“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他们的个人品行,而且也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德是人远行的一种能力,是抵制浮躁、抗拒腐朽不可缺少的核心价值观。“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现在吃什么都不安全,吃亏最保险”。明哲保身,应坚持以学修德、以俭养德、以廉守德,自觉控制欲望、校正心态、强壮支柱。南宋彭龟年讲:“人谁无欲?多欲即昏。天一之水,杂之则浑。寡欲有道,为善最乐。此长彼消,乃寿之药。”人谁没有欲望,欲望多了就昏乱了。清清的水,掺上杂物就浑浊了。要寡欲有办法,做善事最快乐。这方面长了,那方面就消了,这就是长寿的灵丹妙药。乔羽的歌曲《说一声珍重》云:“切莫让尘埃落入自己的眼晴,切莫让邪恶潜入自己的心灵。”欲望并不都是坏事,关键要控制住。宋朝李觏说:“宜失而失,斯谓之正。宜得而失,斯谓之命。身之未修,责命可乎?谨尔攸趋,惟道之图。命之不谐,躁乎则惑。”该失去的失去了,这叫做正常。该得到的却失去了,这叫做命。自身不进行修行,能责怪命运吗?对你的发展方向要谨慎,应只追求道,命运不顺利,太急躁则会更困惑。“廉者足而无忧,贫者忧而不足。”智慧的一边是聚,一边是散。聚就是获得、吸纳,散就是放下、给予。有聚有散,才是明哲,才能保身。保持好的心态,得失都能正确对待,这也很重要。清朝朱彝尊讲:“人之有精,犹膏之在檠。养之既固,溢为聪明。未闻膏竭,而灯犹有光者也。戒之哉!”人有精神,如油在灯架子里。精神培养得已经很坚定了,那表现出来的就是聪明。没有听说无灯油了,而灯仍有光芒。警戒啊!禾怕霜来早,人怕精神倒。内心强大的人,才会真正有思想,才是真正有力量。没有精气神,“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关键还是“内圣”,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人皆可为王,欲王者不可贪,贪多一点,“王”就变为“玉”,成了玩物。“贪”字与“贫”字相近。贪则变贫,最后连原有的都会失去。《红楼梦》中说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为官者“前面风光无限,后面紧随危险”,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惧怕之心,有如履薄冰、似临深渊之感,才能避开危险、保全自己,更好地为党为人民工作。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