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 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一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期我们节选刊登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并配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精神文明建设新气象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他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1979年国庆前夕,由邓小平亲自组织指导起草,并经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任务的提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列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邓小平在会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推动下,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加以总结。党的十二大报告从理论上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人民中陆续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邓小平及时洞察我国有的地方仍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力的状况。他反复提醒全党,必须克服思想战线的软弱涣散的状况,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指明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突破口。他说:“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而改善社会风气就要从教育入手。他强调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宣传,一定要坚决反对。在邓小平的指导下,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运用和发展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为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才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上精神文明建设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四条具体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统筹推进宣传普及、深入推动贯彻落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这指明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这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和体制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努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