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加快一加强”要求 加大文化强省建设力度
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以来,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工作有力度、有推进、有成效,对文化强省建设,领导更加重视、地位进一步提高、氛围越来越浓厚。一是重视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推进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以“政府买单”等形式送戏下乡近万场。衡阳、娄底、郴州、邵阳等市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重视了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布局,适时调整结构,突出项目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长沙市超过10%,张家界市达到8.1%。益阳、永州、湘西等市州文化产业注重特色、保持了较快增长。三是重视了文化体制改革。长沙、岳阳、常德、张家界四个试点地区已完成市本级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常德、张家界还完成了县区改革任务。岳阳、株洲、湘潭等市完成了部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四是重视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市州文化生产喜获丰收,长沙市拍摄的电视文献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和电视剧《国歌》、《黎明前的暗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常德、益阳、娄底、怀化拍摄的电影《喋血孤城》、《厂窖惨案》、《爱上油菜花》、《我们的嗓嘎》,张家界推出的大型演艺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魅力湘西》,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五是重视了文化建设投入。各地普遍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长沙市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00万元,2010年全市财政对文化投入4.1亿多元,还在全市100个“两帮两促”项目中列有22个文化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常德市文化发展资金递增到3500万元。
同市州一样,省直各单位也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牵头成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省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完成首期募集9亿元。省广电初步完成了局台分开、管办分开,芒果传媒集团挂牌成立。长株潭启动了全国“三网融合”改革试点,国家广电总局第一个审批通过湖南广电网试点方案。省文化厅举办的高雅艺术鉴赏活动、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湖南广播电视台总资产、总收入双过百亿,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资产过百亿,中南出版传媒市值超过两百亿元,与电广传媒一起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南出版传媒、天舟文化分别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使湖南上市文化企业达到4家。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组建与华声在线转企改制同步推进。《新湘评论》从月刊改版为半月刊,反响很好。湖南13个动漫产品、6家动漫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动漫产品、重点动漫企业,总数全国第一。宏梦、三辰、山猫3家动漫企业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出口企业。省社科院、社科联、讲师团、文联、作协等单位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了共谋文化发展、共建文化强省的热潮,为推进富民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对照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全面完成改革任务的辽宁、安徽、山西等省,湖南的改革有快有慢,特别在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等方面还进展缓慢。对照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和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有些工作还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和步骤落实,有些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湖南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公共财政投入、服务效能等方面的指标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照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的省市,湖南在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产出总量和企业规模上差距也比较明显,省会和市州、市州之间还很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判断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决策上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今年是湖南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加快一加强”的总要求,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推进今年文化改革和发展,概括地说,要集中精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在文化事业发展上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步伐;抓紧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省、市、县三级都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好第三届“三湘读书月”、第九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和文化艺术下乡等重点活动;抓好《湘江北去》、《风华正茂》等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按照紧扣重大主题、体现湖湘特色、符合大众需求的要求,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期盼。在文化产业发展上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即:做好规划,认真编制和实施湖南《“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做优布局和结构,加快构建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品”字型文化产业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园区和项目,重点建设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重点园区和文化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强主体,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步伐,培育壮大新的市场主体,积极支持中南出版传媒、芒果传媒等重点企业的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推动华声在线、快乐购、宏梦卡通上市;做实服务,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改进完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推进金融机构对中小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文化体制改革上主要落实四项任务,即:全面完成市县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大各级经营性国有文艺院团的改制力度;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以及广播电视管办分离、企事分开,抓好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三网融合”试点;推动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长沙市新河三角洲“两馆一厅”设计图
进入“十二五”,推动湖南文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好一些深层次、长远性问题。比如,在体制改革上,要进一步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观望、不等待、不犹豫,争取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再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要注意研究如何拓展延伸的问题,切实把建设、管理和运用统一起来,在进一步建好阵地、丰富活动、提供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管理、注重使用、发挥效能。还比如,文化产业上,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转型升级的问题,特别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企业的装备水平,防止产业发展中的重复建设、低端开发和粗放经营,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