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我们担当着未来

作者:辛士红 来源:《新湘评论》2012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8日 09时12分08秒 编辑:redcloud

90多年前,13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人,从上海辗转来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画舫上,筹划“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从“红船”解缆扬帆,在与历史风浪的搏击中,激发出扭转乾坤的神奇伟力。

青年人的担当决定国家的未来,青年人的选择决定民族的命运。这既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社会的共识。

从“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救国呐喊,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声,再到“汶川一代”“鸟巢一代”的志愿者大军,青年人始终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

青年人最富有理想。“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为什么地瘠民贫的延安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红色圣地?因为他们胸怀救国救民的理想。

和江竹筠一道牺牲的红岩烈士们,70%以上出身富裕家庭,有的还是从海外留学归来,为什么他们甘愿放弃安逸优裕甚至毁家纾难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心中拥有坚如磐石、朗如日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青年人最能够战斗。青年人如乳虎,如雄鹰,如红日初升,如飞瀑溅练,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最具有战斗的血性。

在长征中,红军将士大都非常年轻,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尤其是红25军,基本没有年逾18岁的战斗员,老百姓称他们为“学生军”“娃娃军”。

青年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党指向哪里,就向哪里冲锋和战斗。在党的前进征途中,到处留下青年人闪光的足迹。说“中国力量”,就不能不说青年人的奋斗;说“中国奇迹”,就不能不说青年人的追求。

青年人最不惧牺牲。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大部分是青年人。

是青年人,用热血染就五星红旗上最鲜艳的色彩;是青年人,用脊梁支撑起民族不可侵犯的尊严;是青年人,用聪明才智改变了祖国的容颜,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90多年前,青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以慨然担当的精神,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完成富国强军的重任,同样需要青年人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击水中流,弄潮涛头。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