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爱国情 共筑中国梦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本报近日报道了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爱国奉献的感人故事,引起广大师生和网民的共鸣,大家表示,黄教授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要以他为榜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才智,澎湃青春。
“从2010年相识起,我和大年学长就经常沟通。每一次接触,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祖国和科学事业的深深热爱。”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原主任王平,是黄大年学生时期的辅导员。“我去英国见过他,他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优越,但他总有一种家国情结,对祖国的发展特别关心。”王平说,“他回国绝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有着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思想基础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胡祥云说:“黄老师不仅有敏锐细微的洞察力,而且在拓展科学研究方向上有独到见解,在教育事业和教师培养发展上也深谋远虑,布局长远。”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副书记金宏表示,黄大年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优秀榜样,他踏实工作、刻苦钻研,以最优秀的科技成果回报着祖国和人民,履行了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和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入选者、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华说,是黄老师带领我参加了一些重要的技术交流活动,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终身。黄大年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未竟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长春理工大学青年教师闫飞说。
对于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和不幸去世,广大网民也表达敬意,寄托哀思。网民“江南小只”说,生命之花为祖国绽放,满腔热血为祖国澎湃。
“无疆行者1957”的留言,代表了许多网民的心声:“(黄教授)在剑桥有别墅花园,老婆在伦敦有两个诊所。人家回来干什么?绝不是为了钱、为了名,就是爱国!这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