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湖南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周 强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5日 10时06分15秒 编辑:redcloud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周 强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进军号角。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省和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是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潜力的地方

湖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潜力的地方。作为中部省份,湖南的资源条件比较优越,农业的传统优势和工业的基础条件也比较好。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工业门类齐全,有近3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十位,工程机械、钢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近年来,商贸、物流、电信、影视、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崛起。湖南良好的产业基础已充分展示出无限的发展活力。

湖南也是一个充满发展机会的地方。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全球范围内以及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为湖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湖南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腹地广阔,有利于承接全球及沿海产业转移。湖南的劳动力、水电、土地、原材料充足,综合营商成本相对低廉,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已经吸引并正在吸引大量的资本不断涌入湖南。

从去年底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局面。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7493亿元,增长12.1%,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今年18月,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4.2%,财政收入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保持了近年来好的发展势头。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湖南在农业上有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农业的发展优势和现实基础。总的是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发展产业、富裕农民、改善村容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湖南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总的是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要注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注重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我们在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外销市场的同时,将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在全省重点培育1000个专业组织,建设和完善一批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要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社会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加快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电网完善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湖区血防工程建设。继续改善水利设施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加快病险水库改造步伐,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水利体系。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门路,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对种粮农民的“四项直补”,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等。

 

探索建立和完善粮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湖南是粮食和生猪大省,粮食和生猪生产是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对湖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粮食和生猪生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生猪生产,关键是要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探索建立和完善粮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之所以提出要探索建立粮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是从近两年粮食和生猪市场及价格波动得到的启示。近两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生猪生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来不利影响。去年生猪价格比较低,严重打击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多数农户都不养猪了。今年猪价出现恢复性上涨,养猪的农民又多了起来。养的猪多了,价格有可能又往下跌,市场波动较大,不仅农民受不了,消费者也受不了。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的问题也是如此。近年来,通过控制国家储备粮数量,对粮食生产实行“直补”,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政策,既稳定了粮食生产,稳定了市场粮价,又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突出抓住主要着力点

湖南的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和条件,工程机械、钢铁有色、轨道交通、生物制药、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在全国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这是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从湖南实际出发,我们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立足现实基础,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立足惠及全省人民,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主要着力点,一是培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改造、带动和提升钢铁、有色、建材、食品、石化、林纸、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快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改造重组。支持中央在湘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国防科技工业,扶持军民结合型优势产业发展。引进、新上一批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强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扶持华菱集团、有色控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在企业培育10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开发核心技术,加强原始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三是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推进园区合理布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注重节约资源、加强环保、配套循环、降低成本,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园区内涵式发展。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着力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服务体系。按照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网络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培育形成长株潭、岳阳、衡阳、郴州、怀化、常德、益阳七大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把长株潭建设成为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挖掘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旅游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着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了湖南的支柱产业。全省旅游总收入已连续11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达到588.4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6.9%,相当于第三产业的19.4%,带动相关行业增收2530多亿元;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数分别居全国第12位和第10位;接待入境游客97.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03亿美元,在全国的位次分别居17位和12位,其中接待韩国游客达到60万人次,接待欧美、日本等高端游客数近15万人次,巩固了我省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地位。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00万人左右。特别是张家界、凤凰等地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分别达到59.4%、59.2%,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今年,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到8月底,全省旅游人数增长18.3%,长沙黄花机场入境人数为中部其他五省省会机场入境人数之和的1.8倍。这充分显示了湖南旅游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旅游产业是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更是湖南的优势产业。我们规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10%左右,基本确立旅游强省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必须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湖湘文化魅力,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优势,依托优美的山水景观,坚持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坚持突出特色,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面向旅游消费者,立足资源条件,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特别是要注重开发满足境外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开发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旅游产品。四是要不断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市场功能和服务功能。五是要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完善旅游产业规划,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强管理服务,促进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引万商入湘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条件。湖南作为中部省份,贯通南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正在日益显现,特别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航空、现代水运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其中武广高速铁路专线于2010年通车后,更将大大促进湖南与粤港澳等沿海地区的联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湖南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些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万商入湘步伐。

从湖南来讲,引万商入湘要坚持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必须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当前在招商引资上面临着两个机遇,一个机遇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一个机遇是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转移。引万商入湘必须积极适应这一形势变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持续推进大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着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寻求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港澳台大企业、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央企业来湖南投资发展。二是要全方位参与区域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在农业、能源、交通、劳务等领域的合作,构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促进与中部各省的联动协作,积极推动资源、产业整合和交通、物流网络建设。依托长江的交通运输优势,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经贸联系,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合作步伐。重视和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群的经济合作。积极拓展西部市场,进一步加强与西部各省市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三是进一步扩大引资领域。在旅游、金融、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切实加大引资力度。四是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引万商入湘,积极构建引资平台,及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帮助投资者降低营商成本,增强发展优势。

 

把湘江打造成为中国的莱茵河

湖南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已达55.5%,有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淡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我们完全可以说,绿水青山是湖南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这些年我们一直注重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目前,从总体来看节能减排形势比较好,上半年全省在关停小火电、小造纸等五小企业,加大洞庭湖治理,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71%,化学需氧量下降0.16%,是全国实现双下降12个省份之一,规模工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也明显下降。特别是在4月1日前,采取果断措施,关闭了洞庭湖区234家环保不达标的小纸厂,洞庭湖水质由Ⅴ类变为Ⅲ类。在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能取得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但形势依然严峻,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落实措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节能减排,坚持依靠和运用科技创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减排。要探索建立节能减排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巩固洞庭湖治理成果,适时启动湘江治理等重大行动。湘江治理是事关湖南长远发展的大事。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湘江沿线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心,尤其是湖南工业的精华部分主要集中在这里。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建设湘江沿线风光带,将来还要对湘江进行整体改造和全面治理,致力把湘江打造成为“中国的莱茵河”。

湖南正处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既面临很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