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加强生命教育 培养健康人格

作者:欧阳艳波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7日 04时54分50秒 编辑:redcloud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加强大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如身心发展不平衡,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认识模糊,应对竞争压力的心理素质不强,“代际差异”日益加大,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不足,导致了学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消极文化和网络虚拟生活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通过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人格。

 

  开展生命教育,需要注重“四个阶段”,遵循“四个结合”。注重“四个阶段”,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大学四个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遵循“四个结合”,即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自动、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分学段安排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以“珍惜生命”为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初高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接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在大学阶段,以“热爱生命”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二是着力挖掘所有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涵。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也不求通过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解决所有生命教育的问题,而是有意识地挖掘所有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通过课内课外、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与深化,形成生命教育的立体体系。三是结合课外社会实践开展生命教育。青少年充满活力,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精心策划一些主题鲜明、富有趣味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还应注重通过班团队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采用情境模拟、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四是注重发挥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仅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家庭、全社会都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通过语言的沟通、眼神的交流、行为的关爱等方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心灵成长;千万不要等到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甚至自杀后才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社区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必须发挥家长作为学生生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的作用,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