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浏阳市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调查

作者:孙建科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8日 04时45分58秒 编辑:redcloud

  

 

  为更好地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我们对浏阳市淮川、大瑶、文家市等11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社区的文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文化基础设施和居民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文化设施建设城乡互动。“十五”期间,全市共投资3亿元完成了城区体育运动中心、广电中心、欧阳予倩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阵地建设。全市413个村(社区)100%有固定文化宣传栏,70%建立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室,60%有报刊阅览室,40%有篮球、门球场等体育场地;共有达标乡镇宣传法制文化站(中心)42家,村(社区)文艺队伍800支,建成集镇文化广场10个,在建村文化广场6个;广播电视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电视入户率达90%。

 

  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精心打造了春节、元宵、端午、花炮节等一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如今年城区的庆元宵系列活动为期3天3晚,举办舞龙比赛、民间剧团展演、灯谜竞猜、“节日我登台”等活动,10万余名群众参加;培育了官渡镇客家文化周、大围山镇根雕楹联研讨会、沿溪镇金橘节、高坪镇乡村风光节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乡镇特色文化节会品牌;呈现了永安等一批文化建设强镇、博隆矿业等一批文化企业、大瑶龙狮等一批农村文化典型,如大瑶龙狮队在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上一举夺魁,获两金一银。采取免费发放资料、捐赠服装、业务指导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农家书社、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涌现张志国自办民俗博物馆、农民许明文自拍电视剧、大瑶镇首建国家花炮博物馆等一批农民自办文化典型。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市共发展书法、诗词等文艺协会会员近2000人,近年来出版文艺作品100余部(本),其中80余人次获国家、省级以上奖励。花鼓戏《书记有本难念的经》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并晋京演出;编纂《浏阳河文丛》、《浏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等浏阳本土书籍的出版,有力推动了全市城镇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文化设施整体薄弱,供需矛盾相当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老年化的加剧,广大市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与现有的文化设施矛盾呈加大趋势,居民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的积极性很高,但城区住宅小区文化阵地无规划,居民就近享受健康精神文化难,造成小区牌桌文化多,高档精神文化少。就市民广泛关注的电视来说,尽管数字电视节目图像清晰、内容丰富,受到普遍欢迎,但由于价格过高,难入寻常百姓家。浏阳市作为全省率先实现城区电视数字化的县(市),共发展数字电视用户59804户,仅占电视用户的18.69%,很多偏僻村组还处于零开发状态。

 

  硬件城乡差距明显,整体发展极不平衡。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剪刀差的存在,农村公共宣传文化设施建设几乎无投入、无项目、无规划,亟待加强,但是,以县乡财政为投入主渠道,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城区完成了体育运动中心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阵地建设,以花炮艺术节、广场月月乐为代表的各类活动持续不断,精彩纷呈。但乡镇特别是村一级的文化还是相当薄弱和贫乏,标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与公共体育馆极少。以影剧院(场)为例,全市农村仅有大瑶、永安等5座。同时,中老年人文化活动相对多,青少年文化活动相对少,文化市场多样性、多层次性有待进一步调整。

 

  文化工作机制不顺,活动开展受到制约。一是用人体制不活。基层文化部门特别是乡镇文化站,近年来由于专干待遇相对较低,文化人才难留,专干不专现象严重,部分名存实亡,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站所。二是投入机制不顺。全市乡镇、街道共有文化专干79名,其中差额拨款59名,差额拨款的文化专干其工资在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后所剩无几,正常生活开支也无法保障。三是管理体制不明。部分乡镇文化站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管理不到位,宣传、文化、广播主管部门又无法直接管理,工作上出现“三不管”现象;同时,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城管、文化、街道与社区等多层多头管理、管理不到位也时有发生。

 

  扶持引导措施不力,自办文化发展迟缓。市民自办文化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没有产业经济支撑,在各种新兴娱乐方式的竞争、挤压下,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部分民间剧团、业余文艺队伍、自办文化中心户发展举步维艰。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对策

 

  实施项目工程,带动文化建设。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文化发展,结合花炮节、重要人物的纪念日等重大节会活动,在市区和条件较好的集镇建设一批适合市情的重点文化设施。同时,根据基层实际,规划建设一批面向广大群众,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局面。按照“六个一”工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文化站不达标的问题;坚持“以奖代补”的激励措施,促进社区和居民小区及村配套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城区反哺农村文化工程建设,促进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加强设施管理,提高利用效果。广泛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阵地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加强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基层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利用教育文体设施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推动群众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对接,实现文化资源和社会共享。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探索有效的文化阵地管理机制,为确保工作经常化、有序化提供制度保障。

 

  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高市民文化生活品位,打好四张“牌”:一是生态文化牌,挖掘浏阳河新农村建设示范走廊、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洛大峡谷等文化内涵,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二是红色文化牌,搞好秋收起义文家市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节会文化牌,继续举办好元宵、端午等传统节会大型文化活动;四是民俗文化牌,以文化搭台,特产唱戏,举办好特产文化节、花炮文化节等特色节会,同时搞好客家山歌、浏阳皮影和文庙古乐等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

 

  加大投入力度,拓展投资渠道。一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启动城区多功能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文化场所建设;全面推行“政府买单,送戏下乡”工程和“种文化”工程建设,加大直接投入或补贴,解决基层文化活动的基本经费,保证文化与经济均衡发展。二是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落实国务院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对文化娱乐场所、广告媒介等单位按营业收入3%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文化项目补助、优秀文化作品奖励与文化场所建设管理等。三是促进市场融资。改革文化设施投资体制,鼓励和吸引社会投入,吸引私人资本投资,将居民小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小区建设整体规划,规定小区公共文化体育场地建设在小区开发中的投资比例。四是鼓励社会捐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对非生产经营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的捐赠,确保捐赠资金专款专用。

 

  加强政策配套,理顺体制机制。一是改革用人体制。加大图书馆、纪念馆、体育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用工制度改革,搞活内部机制,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重视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控制非文化人才安置比例,让适应新时期文化发展的人才担当文化建设重任,真正做到“人适其岗”、“有位有为”。二是健全考核制度。加大对乡镇、街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考核力度,构建市、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确保基层文化设施能够逐年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活动能够深入、持久、健康、有效开展。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