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赏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濮灵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17日 05时29分11秒 编辑:redcloud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本期我们刊登邓小平的《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夯实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要压实部门和地方政府责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服务群众能力。这对全党上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夯实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

 

  4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启的、包括小康战略目标在内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恰恰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有2.5亿。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指出,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链条中的最薄弱一环,“同人民的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当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更在于其为实现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提出了根本解决方案、启动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正是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指引和坚定支持推动下,关乎解决亿万农民贫困问题的农村改革才得以率先展开并取得巨大成功。

 

  众所周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出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然而,当时很多干部、群众却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存在疑虑,担心会偏离社会主义、影响集体经济。对此,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谈话指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同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再次肯定包产到户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各级党的领导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解释,“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阐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进一步澄清人们的思想困惑,并要求将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如此,反映了亿万农民强烈愿望的农村改革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能顺利实行,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中国农村带来重大变化并产生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的小康目标,以旨在摆脱贫困、发展生产力的农村改革,成功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更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了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从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高度,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不仅抓住了主要矛盾、牵住了“牛鼻子”,更把握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它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即已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作出新的部署——要求在2018-2020三年时间内完成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是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这都切实抓住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薄弱环节。所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责任使命,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另一方面,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要求在2020年基本形成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确立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顺利完成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要求巩固好主题教育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服务群众能力。这就为全党牢固树立并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坚决完成“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提供了根本保证与核心力量。

 

  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必将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兑现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