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蹄疾步稳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作者:戴丹 来源:2023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2日 05时11分15秒 编辑:陈家琦


戴丹副本.png


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把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前瞻性目标和构想,这是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服务“国之大者”的重大举措和标志性工程。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因此,唯有权衡轻重、斟酌急缓,才能分清主次;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才能“蹄疾而步稳”。

前瞻性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当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而在这关键变量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湖南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要想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立足大国之需、着眼全球之势,把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要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建设,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实现重大创新领域的突破,打造种业、制造业、先进计算、精准医学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要加快推动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四个重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把国家所需与湖南所能相结合,加强跨领域跨学科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推动涌现更多“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协同性推进资源要素集聚。资源要素配置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一座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国际经验表明,支撑这种核心功能的基础包括高密度的全球功能性机构的集聚,如知名跨国公司总部、全球研发机构总部等,以及全球英才汇聚。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战略布局深度重构的当下,湖南锚定打造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势必要在全球坐标系中审视自己,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自然也就产生了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需求。但目前长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级还比较低,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问题尤显迫切,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一是打造国际研发集聚区。通过不断完善研发机构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引入和培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和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建设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保税研发中心,构建长沙链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创新网络。二是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积极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和院士等一流创新人才,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战略科学家、高层次科技人才、世界级企业家,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网络。

整体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头连接科研,另一头连接生产,既要跨过产品小试、中试“死亡之谷”,又要涉足资本、市场等“难关险滩”,是推动科技成果从样品转化为产品、商品的关键环节,也是湖南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环节。近三年来,长沙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开发、转让、许可三类合同本地转化率为46.7%,虽然较之前已有所改善,但相比合肥75%的本地成果转化率,长沙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制度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激励、权益改革,解决科技成果“不敢转”的难题。要做强专业服务这个“支撑点”,建设开放共享的中试基地,提供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小批量试生产、产品性能检测等服务,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解决科技成果“不会转”的难题。要用好市场需求这个“指挥棒”,紧抓先进制造业场景,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科技应用场景样板,解决科技成果“不能用”的难题。

系统性优化开放创新生态。开放创新生态能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和有机配置、改善创新环境及提升国家与地区的创新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湖南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能只靠自己“单打独斗”,更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用系统思维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共创生态,推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打造企业为主、产学研用的创新群落,深化“共生型”合作,推动政府、高校、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功能互补,培育有竞争力的行业上下游链条。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构建适应创新创业规律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对外开放合作,引育高端智库和服务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平台集群发展、科技服务“一站式”供给。要营造一流创新环境,探索极简审批流程,建设国际化社区,提供高品质国际化社会服务,加快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对外开放前沿枢纽,激发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