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

作者:彭武学 来源:2023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5日 03时40分23秒 编辑:陈家琦


绿色增长极.png


泸溪地处武陵腹地、沅水之滨,境内幽谷叠翠、青山如黛,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被誉为“神秘湘西后花园”。泸溪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强县”发展战略,用活“天然氧吧”金字招牌,做大“氧吧经济”这篇文章,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培育壮大绿色增长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涵养生态之美,打造氧吧“生态圈”。泸溪有武水国家湿地公园、沅水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天然绿肺”,有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军亭界国有林场等“青山林海”,负氧离子浓度年均值2758.1个/立方厘米,年均气温17℃,是“中国天然氧吧”“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国首批负氧离子高含量健康示范旅游景区。泸溪把绿色发展融入旅游业全产业链条,加强旅游开发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武陵山区滨江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突出自然山水、民族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共生,泸溪加大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围绕天桥山佛道合一生态养生地、军亭界负氧离子“森呼吸”体验区、武水国家湿地公园休闲疗养基地、沅江泸溪段和武水两岸“五彩森林”,打造一批生态景观长廊、休闲康养长廊,让泸溪成为养眼洗肺、静心怡神的最佳去处。联动开发“水、岸、滩”,一体推进“堤、路、景”整治,让水与城市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相互支撑,打造“城在水中、城水相融”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水美城市”,建设一批碧水连天、清波映景的“水美湘村”,让“氧肺”的泸溪更“养生”。

深挖人文之美,打造氧吧“文化圈”。泸溪以自然山水为依托,深挖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全面加强研究、保护和开发,展示泸溪人文的神韵风采。深入挖掘研究沅水流域高庙文化、农耕文化、盘瓠文化、辛女文化、巫傩文化、屈原文化、会馆文化等文化内涵、核心元素和表征符号,擦亮沅水流域“最早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水陆茶马古道”的文化印记,让传统文化散发新光彩。加大沅水流域古村落、古民居、古庙宇、古村巷、古墓群、古遗址等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最大程度留住古迹原汁原味。高水平规划建设历史文化演绎中心,推出一批兼具时代内涵、文化价值和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增强泸溪文化影响力。抓好“氧吧”文化产品研发,探索“氧吧+”文化产业体系发展路径,加快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传媒产业等载体建设,让文化与产业融合、与科技融合,重点发展以文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创意产业,运用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沅水文化产业带,培育壮大生态文化产业体系。

彰显共富之美,打造氧吧“经济圈”。依托“中国天然氧吧”“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品牌效应,重点实施天然氧吧负氧离子深度体验走廊、慢行道水世界观景长廊等一批生态体验项目,不断丰富避暑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新业态,将泸溪打造成康养胜地、长寿福地。以沅水为线,建成集沅江沿线风光和江岸湿地沙滩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十里景观画廊带”;以武水沿线风光带为线,开通快旅“氧吧专列”,串联周边特色乡镇和村寨,打造休闲养生“百里氧吧度假区”。全面谋划“氧吧+”系列产业,开发“氧吧民宿”“氧吧农特产”“氧吧赛事”等产品,助力生态资源与产品效益相互转化,努力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发展路子。加快“氧吧项目”建设,大力开发温泉养生、山涧漂流、沅江泛舟等旅游产业,推进长寿村庄、康养小镇建设,促进文体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有机融合,让泸溪的生态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作者系中共泸溪县委书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