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激活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新动能

作者:李红革 张本青 来源:2023年第21期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6日 04时54分53秒 编辑:陈家琦


激活副本.png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要通过创新发展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以红色文化塑造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


统筹党史资源,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矩阵效应

党史资源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资源。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党史资源,实现矩阵效应。

一方面,统筹党史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旅游新线路。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分析、挖掘、整理、展示各红色景区党史资源中所蕴含的特定的红色基因。在此基础上,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僵化思维,以党史史实为依据,以最大程度发挥党史资源的价值和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原则进行跨行政区划的大统筹。近年来,湖南省和江西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就对此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探索,湘赣两省携手签订《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在全国率先倡导合作发展红色旅游,共同构建了两省区域党史资源大统筹、两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大矩阵。

另一方面,统筹党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新基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还要统筹党史资源,结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四史教育等,对接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需求,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红色教育基地,实现党史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就对此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们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基地、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统筹党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运用先进技术,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全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应主动引入先进技术,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全新活力,给广大游客全新的文旅体验。一方面,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运用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地为游客提供富有科技感、未来感的红色文旅体验,从而提升对旅游的吸引力和产业发展的前进动力。根据当前先进技术的功能、特点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的契合性分析,可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广告宣传和旅游导览中注重运用聊天机器人程序。同时,我们还可以把3D打印技术应用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周边产品开发,如用3D打印技术制作党史人物卡通雕塑、红色遗址模型等。

另一方面,运用先进技术,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新样态。根据当前国家大政方针、先进技术发展情况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依据红色党史资源,运用先进技术开发党史教育虚拟课程。党史教育虚拟课程集红色文化体悟、理论知识学习、沉浸式体验于一体,能够让学习者在有趣、有味、有情的仿真体验中学习党史知识,进而增强历史自信、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有意义的学习变得有意思。


融入乡村振兴,构建“红+绿+X”文化旅游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这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与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做好“红+绿”融合发展文章。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趋同性,他们大多分布在农村和城郊等地区,这成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绿色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坚持“红+绿”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注重挖掘统筹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发挥绿色生态愉悦人的功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井冈山真正实现了“红+绿”融合发展。他们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成功发展了生态乡村旅游、推出了多款广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农产品。

另一方面,创新思维方法赋能“红+绿”发展模式。创新思维方法的核心是破除迷信、打破常规、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文旅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创新思维方法的赋能。近期火出圈的贵州“村BA”和爆火的淄博烧烤都是创新思维方法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成功实践,这为我们用创新思维方法激发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的融合创新、创新“红+绿”发展模式带来许多启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企业和从业者要善于创新思维方法,从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的融合过程中寻找新的契机,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系湖南文理学院副校长、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