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人才小气候 发展大能量
——夯实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支撑的娄底实践

作者:张勤繁 夏昕 来源:2024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0日 11时37分04秒 编辑:陈家琦

调查副本.png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才聚湘中,灿如星辰。因二十八宿中“娄星”和“氐星”在此交相辉映而得名、地处湖南地理几何中心的娄底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用情用心用功引才留才用才,形成了以人才“小气候”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引才:打出“组合拳”,形成“大格局”

7月6日,400余名院士专家、教育名家、知名校友风尘仆仆地从天南海北赶到娄底,应邀出席“名师育娄”人才峰会,娄底则以最高的礼遇与诚意,予以真诚致敬。这场高规格大规模的人才峰会背后,折射的是娄底市求贤如渴、唯才是举和人才强市的诚心、决心与信心。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两年前。2022年4月14日,娄底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发出号召:“奋力打造全省人才副中心城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每位与会者都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很快,娄底全体党员干部也感受到了号召落地的铿锵步履。

其中最具爆炸效应且必将载入娄底发展史册的,便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人才新政“36条”。这个被称为娄底引才史上最高标准的政策,围绕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储备、技能人才支撑、乡村人才振兴、柔性引才用才等8个方面制定了务实管用的具体措施: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产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155万元、100万元奖补;对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及团队,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或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博士研究生5年内可享受63万元补贴……“36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吸引人才,充分宣示了娄底的爱才之真、引才之切、储才之力、用才之诚。

紧接着,娄底实施“娄智回娄”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设立15个“娄智回娄”工作站,聘请26名院士、专家为引才大使,通过以才荐才、项目推介、招商引才等方式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投、项目回流、企业回迁。同时,“名医健娄”“名师育娄”等大策划大行动一个接一个推出。

布局精彩,落子有声。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要形成“一盘棋”格局。为此,娄底市在全省首开先河,组织开展市直成员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从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留才:当好“店小二”,扩容“蓄水池”

对于引进的人才,娄底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

去年,娄底市成立湖南湘中人才集团,高标准打造人才服务综合体。今年初推出的“人才超市”,通过提供人才大数据服务,打造人才“掌上办事”的总入口、人力资源配置的总引擎和优化人才生态的总平台。

依托人才集团和“人才超市”,娄底对于引进的院士、专家实行专班、专员、专窗“一对一”联系,为人才提供点对点“管家式服务”。针对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娄底市建了2236套人才公寓、5个青年人才驿站。去年,娄底市引进56名急需紧缺领军人才,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60余件。

涟钢的陈奎博士,深深感动于娄底对人才的厚爱,“因为工作原因,我与爱人长期分居两地,在市委人才办的关心下,我爱人服务期满就立马顺利地来到了娄底工作。每逢节日和生日,公司都会上门慰问或请家属聚会。在这里我感到被重视、被爱护,工作上没一点后顾之忧。”

娄底不仅盯紧广大人才生活中的“关键小事”,着力从家属随迁、子女就学、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解决他们的“后院、后代、后路”问题,而且坚决落实人才新政“36条”。

去年娄底举行人才新政奖励兑现大会,为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等4个获奖团队发放配套奖励40万元,“小荷”人才奖励补贴75万元,为高层次人才、新引进人才发放奖补1800多万元……真金白银兑现人才新政奖励,让诚意贯穿始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3年来,娄底引进“双一流”本科以上学历人才5000余人,其中娄底籍在外人才占70%,毕业生留娄率超过45%,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通过“名医健娄”行动,已柔性引进全国医卫领军人才6名、拔尖人才1186名,签约专家及团队24个,签约专科联盟等合作项目47个,建立医联体5个。

娄底的人才“蓄水池”已成壮观之势,且水位正在快速上升。


用才:建强“人才链”,助力“产业链”

用情感引才,用待遇留才,更用事业激励人才、塑造人才、成就人才。

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娄底的奋斗目标和聚力方向。目前,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高强钢基地、全国最大硅钢基板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先进金属材料制造基地、全国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基地。

聚焦产业链建强人才链,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娄底市以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重点组建人才链专家团,实行“一链一组团、一链一链长”,推动产才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双提升”。人才链专家团成员由国内知名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材料产业研究学术带头人组成。如去年4月,娄底成立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人才链专家团,聘请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薄板领域压力加工专家毛新平为首的7名国内钢铁行业领军人才担任人才链顾问、链长、成员。目前,“材料谷”已引进创新团队32个,集聚157名行业高层次人才,推动4个年产值上100亿元的产业项目顺利投产。

高端“人才链”的形成加快了“产业链”的提升提质。2022年以来,娄底市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材料类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在引进的专家指导下,初源新材解决了感光干膜“卡脖子”技术难题,彻底打破了国外感光干膜技术垄断地位;涟钢首台高锰钢LNG燃料罐试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VAMA本土化研发全球最高强度级别热成型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8%。

人才引进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鲇鱼效应”,本地人才通过国家团队的“传帮带”,得以快速成长。娄底市中心医院成功引进杨吉军医疗团队,开创了娄底使用ECMO救治危重病人的先河,实现了“引进一名人才,带活一个学科”。通过开展“名医健娄”行动,借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广医一院娄底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更为关键的是,人才引进让广大群众深受其益,娄底市医疗卫生系统通过常态化举办“湘中专家娄底行”活动,目前已合作开展诊疗295次,惠及群众8万多人。2023年全市节约药品耗材采购资金1.6亿元,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2.98%。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