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一领三聚”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李礼 来源:2024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1日 05时04分28秒 编辑:陈家琦

李礼.png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基于情感认同、行动交换、生存互依、价值共创的责任共同体,具有制度、资源、价值、行动四个层面的建构内涵。要以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集聚资源,携手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制。在社会流动性增强和社会原子化现象加剧的背景下,要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建设促进组织融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强调,“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自治和党群共治的组织体系。

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基层社会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价值和情感认同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人民至上”等价值理念,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员身份和行为准则的认同,并通过共同体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消解基层社会的价值取向分歧。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睦邻友好邻里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有效措施,凝聚村(社区)共同体意识,激发共建共治的内生动力。

汇聚共治合力,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所有主体各归其位、各担其责,激发全社会参与活力。它既包括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组织化主体,也包括具体的个人、分散的群体,将这些差异化的多元主体有序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针对当前基层矛盾纠纷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特点,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主体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增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的合力。推行村(社区)“友邻共治”模式,为群众提供邻里守望等民生服务。建立快递物流、外卖、电商等新行业党委,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共同体。

集聚多方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资源共同体。有效整合基层“碎片化”的各类社会资源,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通过“政企社”联动、“五社联动”等机制,推动基层资源整合,实现从党委政府负责人或分管人员的“单打独斗”走向“全员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推动基层信访维稳、综治、公安和执法司法等力量资源整合,更好地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