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湖南样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是赋能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关键支撑,更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大学生成长与区域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的湖南样板,已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
打造课堂主阵地,夯实育人根基。课堂是创业教育的源头活水,是锻造具有湖湘特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熔炉。课堂是价值引领高地,使学生深刻理解创业是服务国家、建设湖南的时代责任。课堂是思维革命阵地,培养学生发现、定义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课堂是能力孵化起点,通过融合通识、核心技能与商业逻辑的课程体系,为创业实践提供能力保障。课堂是融合创新枢纽,推动“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在育人源头深度渗透,使人才培养与湖南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打造课堂主阵地关键在于构建开放性、互动性、实战性强的课堂新生态。一是构建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整合“著名企业家大讲堂”“资深创业导师专授课堂”“创新创业通识基础课”的“三堂课”模式。二是强化校内外资源整合机制,使真实案例、项目进课堂。三是打造专创融合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创业指导能力。
构建孵化主平台,贯通转化链条。高校孵化基地将创意、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连接知识创新与市场经济的桥梁。基地是实践赋能平台,提供真实商业环境,培养实战型创业人才。基地是资源聚合中心,汇聚政策、资本、技术、市场、导师等核心要素,构建开放共享的区域创新生态圈。基地是成果转化基地,聚焦湖南优势特色产业的垂直领域,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和产业对接,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基地是人才引力磁场,吸引并留住优秀创业人才,形成人才聚集高地。构建高校孵化基地关键在于提供集聚建设、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孵化新空间。一是加强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引导资源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聚集。二是全面提升孵化服务能级,构建覆盖项目筛选、孵化培育、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三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机制,提升孵化效率和可持续性。
升级大赛主引擎,塑造创业品牌。以“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创业赛事,是激发全域创新活力的战略引擎。大赛以赛促教、学、创,形成“教学培养—实践探索—竞赛锤炼—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大赛加速项目转化,为优秀项目提供展示舞台和对接资本、产业的黄金机遇。大赛营造创业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勇于开拓的社会风尚。大赛整合区域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关注,促进高校、企业、政府深度合作与区域联动。升级大赛的关键在于超越“为赛而赛”。一是大力提升赛事品牌化与IP影响力,扩大辐射范围和参与度。二是优化赛事设计与组织效能,聚焦湖南重点产业需求和项目落地实效。三是强化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导向,建立赛后项目跟踪扶持机制。
(作者系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