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

作者:陈映薇 来源:2025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09时1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p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将“孤立讲授”转向“立体化浸润”,真正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目标。

赋能思政教育质效双升。用AI技术创新教学方式。高校应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先进技术,实现知识的可视化与故事化呈现,营造出立体、逼真的三维学习空间,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参与者的学习热情。用AI工具进行精准教学。高校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智能处理、多维评价功能,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将“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推动思政教育从“经验指引”向“数据驱动”转变。用AI模型提高教学效率。高校可以校内优秀思政名师为原型,打造“数字AI思政教师”,围绕道德法治、时事热点等进行专题授课。如浙江大学“AI德法老师”为每位大学生量身定制专属思政课AI助教,具有支持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只有不断推出创新的AI模型,高校的思政教育组织形式才会更加灵活高效。

赋能思政教育多维育人。赋能管理和服务育人。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功能,高校可以构建“一校一品”的“AI综合智能体”,为学生提供涵盖心理支持、社团资讯等24小时咨询与服务。赋能思政资源育人。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搜索引擎和精准的智能筛选算法,高校应利用人工智能,将分散的海量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快速分类、整合与优化。同时,高校应借助人工智能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迭代升级思政教育资源库,增强思政教育教学时效性和吸引力。赋能实习实践育人。人工智能能够丰富校园“大思政”实践育人场景的搭建。高校可利用虚拟现实、全景、3D等技术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场馆,还原历史场景,如“飞夺泸定桥”虚拟体验项目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学习的热情。

赋能思政教育者专业进阶。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人工智能技术其强大的资源生成、海量存储功能和智慧问答系统,能够有效助力思政教师备课。高校应根据校情建设功能完善的智能化思政课教学平台,与DeepSeek、Kimi、豆包等链接,形成教学资源分类存储、课程教案智能编写、思政案例实时更新、作业评阅一键完成等功能,让思政教师有更多时间用于理论研究和自我提升。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高校应积极依托思政大模型、专家高质量问答等语料,研发赋能辅导员思想政治引领的智能体集群,为辅导员提供精准专业支持,进而提升辅导员的理想引领力和专业素养。增强思政团队的核心能力。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教师团队集中备课、集体研讨、进阶培训和理论研究。高校应从顶层设计、环境营造、政策支持、过程监管、考核评价等多维度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努力争创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国家级教学成果。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