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因“吃饭”引关注,关键在为何而吃
最近,两位书记因“吃饭”问题登上了热搜。先是河南省周口市范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因挨家挨户“蹭饭”火了,这位27岁的年轻干部,带上白瓷碗和面粉、牛奶、鸡蛋等慰问品,走进村民家,吃上了名为“蹭饭”,实为走访、慰问、陪伴的百家饭。
前不久,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也因一条“带头下馆子”、自己买单请企业家吃饭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他邀请当地养猪专业户、食品加工工人、90后创业者代表等多人到当地一家平价餐馆吃饭。
一位上门“蹭饭”、一位主动买单,两位书记的做法之所以均收获诸多关注和点赞,是因为其目的是殊途同归的——立足自身职责,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发展、提振消费活力,为老百姓办实事。
对扎根乡村的董书记而言,自备慰问品,以吃饭为由头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既颇具人情味,有助于拉近与村民间的距离,也能以此为契机,摸清大家真正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什么,让后续工作和政策落实更有的放矢。这本质更像是一场场接地气的现场调研。而对区委书记高洪波来说,能否有效拉动消费、提振市场活力,关系到地区发展和民营企业的未来。正如他在饭桌上所说的:“请大家吃饭,就是要让大家感受一下荣昌的营商环境、人间气、烟火味。”以一餐饭为契机,同各行各业的基层代表展开正常交流,本身也无可厚非。
两位书记围绕“吃饭”做文章的另一层意思,还在于充分利用网络影响力,实现地区特产推介、以示范效应刺激消费等效果。对此,“蹭饭”书记董桂林并未讳言,他就明确提到,“拍视频不只是记录,我更希望用镜头,把鹿邑的蒲公英茶、五香烤鸭蛋这些藏在深闺的‘宝贝’推到全国网友面前。”高洪波通过走访当地的老字号街头小吃、带专家调研市场等,也让更多网友“云游”荣昌,激发当地民众的“探店”消费热情。的确,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一些知名度有限的地方要“出圈破局”并非易事。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类似事件增加曝光度,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风物等,不失为一种推介路径。
一段时间以来,公职人员违规吃喝乱象,深为群众反感。这是因为,部分领导干部在推杯换盏之间,可能既奢侈挥霍、浪费公款,又涉嫌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这样做的本质,是为私而非为公,甚至很多时候,是不惜以损害公共利益的方式中饱私囊。坚决纠治违规吃喝歪风,是涵养清正廉洁政治生态的必要之举。
而在上述两个出圈的“吃饭故事”中,两位书记坚守自身职责、注重行为边界,是以相对合情、合规、合理的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振消费活力。说到底,吃饭不是问题,为何而吃、是否吃得有意义才是关键。无论以何种形式,在规则范围内多做实事、多解决老百姓真正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才不负公众关注与期待。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