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陈云同志学习什么?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党中央举行纪念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陈云同志的历史功绩,强调他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运用,结合实际发扬光大。
学习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在变乱交织、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政治定力。
陈云同志20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工作,曾担任过中央特科书记,负责保卫中央机关的安全。1932年3月,陈云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了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长征途中,陈云辗转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延安时期,他担任了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他参加领导东北解放战争,转战“北满”和“南满”,为中国革命的战略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成功主持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编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为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党的八大上,他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成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陈云同志是坚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同志率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为促进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作出重大贡献,推动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进程。此后,陈云同志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三大以后,他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为实现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陈云同志在革命历程中树立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是共产党人高尚品质的真实写照。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论情况多么复杂,环境多么险峻,他都会下定决心,坚持原则,坚定不移地把事情干好。他一贯反对曲意逢迎、吹牛造假、人云亦云的行为,宁可不讲话,也不违心地跟风、吹牛、讲不负责任的话。当陈云同志回到一线后,他并没有趾高气扬、喜形于色,仍然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陈云同志的人品人格、精神风范,要清醒地辨别是非对错,杜绝不讲原则、胡乱跟风的倾向。要在变乱交织、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站稳人民立场,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着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经历过很多大事,也解决了很多难题,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总结出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既是陈云同志个人的财富,也是党和人民的财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中央领导下,陈云同志带领大家在经济领域打了几场“大战役”,在统一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结束通货膨胀、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编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他既注重学习苏联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他较早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参与部署和领导调整国民经济。他强调经济建设必须综合平衡,建设规模必须同国情国力相适应,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陈云同志在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时代提出的很多观点,为后来改革开放的起步埋下了伏笔。
陈云同志曾长期负责党的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建设。他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就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他提出了组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参与制定了很多重要的干部政策,提出选拔干部要坚持“人事两宜,才德统一,政治条件、斗争历史、工作能力相结合,能上能下”。他强调,选拔的干部要“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他认为做干部工作要做到“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四条。他首先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意见,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深刻阐明了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他领导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强调“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在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期间,他领导建立了新形势下党的纪检工作的组织体系和有关制度。
陈云同志在党和国家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决支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坚定维护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改革开放的许多重大决策,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他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比较早地提出利用外资、引进外国设备和先进技术的问题,强调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他支持中央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1982年10月在广东省的报告上批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他关心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1981年5月,对整理古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这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他要求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充分认识“生产、科研、教育、管理部门的知识分子,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要把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看成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很多他主持或参与制定的制度规则,都成功推动党和国家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党的历史证明,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执政和建设的规律。陈云同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系列重要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的重要指导意义。领导干部要学习陈云同志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参与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陈云同志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未来,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应对挑战。
陈云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唯实,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科学执政的精神和品格。他大力倡导恢复实事求是的作风,强调:“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15字原则。1990年,陈云同志依然维持此原则并展开阐述。他一生尊重实践,深入群众,总能清醒地分析实际情况并作出判断,坚持讲真话,不讲假话;讲实话,不讲大话;讲有针对性的管用的话,不讲装模作样、人云亦云的空话、套话。
陈云同志始终坚持关心人民、服务人民,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执政为民的精神和品格。他强调“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他指出,要看到我们是在有8亿农民的国家中进行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既要肯定“无工不富”,又要注意“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他认为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要适当,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
陈云同志始终坚持不囿成规、勇于探索,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品格。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主持起草了关于体制改革的三个文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探索。60年代初,又支持并建议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1979年,他专门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对我国推动改革开放起了积极作用。面对新技术革命,他提出:“一定要集中力量,就像当年搞原子弹、氢弹那样,把电子工业搞上去,使电子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见到大成效。”
陈云同志始终坚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廉洁勤政的精神和品格。延安时期,他就提出干部“要注意修养锻炼,防止腐化变质”。改革开放时期,他提出“领导干部在端正党风中要做表率”。而且“做表率首先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各位同志做起”。他强调领导干部要教育好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给全党带好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坚持带头遵守纪律,公道办事,严于律己,不居功,不自恃,不收礼,不吃请,对家人提出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他的女儿陈伟华恢复高考后,从农村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考虑到教学一线教师紧缺,她在陈云的鼓励下毅然放弃了国家机关的工作岗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直至退休。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以及学风、文风、会风的建设,如何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全党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包括目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修炼各级干部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领导干部在严格他律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自律和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人品和人格。陈云同志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面现成的镜子和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陈云同志的精神和品格、才干和智慧,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