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透过规划看变化——基层人士谈“五年规划”

作者: 来源:2025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10时2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透过规划看变化——基层人士谈“五年规划”.png

行业变好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龙 兵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我作为基层代表在会上发言,向总书记汇报了近些年运输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围绕“建设安全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出了加快发展货运信息平台等建议。

五年来,作为一名货车司机,我真切地感受到行业的发展:“司机之家”越建越好,停车、休息、吃饭都方便多了,跑长途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落脚;车辆配置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开起来更稳当、更舒适,安全有保障;人工智能技术普及,配货、导航、车辆管理都智能化了,跑车更省心;新能源重卡进入市场,虽然运费不算高,但运营成本降了,算下来收入还是不错的。

说实话,我们这行确实挺“卷”的,竞争大、活儿累,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年社会各界对我们货车司机的关心越来越多。工会、社会工作部、“两新”组织经常来走访,不仅给我们提供职业指导,还实实在在送关怀,让我们心里特别暖。

展望未来,我相信货运行业会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如果能建立一个更合理的运价机制,让我们的付出得到公平回报,那这份职业的吸引力一定会更强。到时候,不仅我们这些老司机干得更踏实,也会有更多新人愿意加入,共同推动行业走向更好的明天!

(作者系湖南省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一位新闻人眼中的“十四五”之变与“十五五”之望

王义正

作为一位奔走于三湘大地的故事“收集者”,一名记录时代的新闻人,过去五年,我清晰地感受到湖南经济脉搏的强劲跃动,也见证了湖南社会发展的日拱一卒。

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稳扎稳打,到产业新动能在阵痛中破茧化“蝶”,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奋起一跃,到科创的星火已成燎原之势……转型升级,无疑是过去五年里,湖南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中联重科的智能工厂里精准挥舞的机械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里被数字技术复活的“摩崖石刻”,自由贸易试验区里纷至沓来的跨国订单,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日益走高的“研值”,洞庭湖里微笑的江豚和岸上奔跑的麋鹿,以及夜幕下,湘江之畔共话未来的年轻创业者们……这些剪影,共同构成了湖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泼墨画卷。

“十五五”的号角已然吹响,下一个湖南是怎样的湖南,我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随着持续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断夯实湖南科创体系工程,当“创新高地”的新坐标形成,下一个湖南,就会是一个“创新值”拉满的湖南。

(作者系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观潮的螃蟹”主编)

“十四五”改革智慧赋能“十五五”国企新生态

黄 旭

作为长期关注地方国企改革的智库研究者,通过对湖南“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发展的系统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改革成效显著。湖南省属企业户均资产、营收、利润大幅提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突出,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第4、中部第1。

站在“十四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湖南国资国企应抢抓“十五五”发展机遇,聚焦四大关键方向持续发力。其一,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年”为契机,实施“6131”计划,培育更多千亿级企业,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新兴赛道。其二,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增更多国家级平台与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创新要素流动,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其三,持续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和加速国际化发展步伐,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将湖南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推向国际。最后,持续强化风险防控与现代化治理,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553”体系,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

(作者系湘江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湘江智库负责人)

“三高四新”坐标系中的湘潭跃迁

陈凌志

作为新中国工业版图的重要坐标,湘潭这座“一五”时期奠基的工业重镇,正在新时代浪潮中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扎根工信战线11年,我有幸见证了这座城市连续4次荣登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榜、实现从第97位到第66位的跨越式跃升。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回望,蓝思科技、湖南裕能、吉利远程等重点企业相继落子,龙头骨干企业强劲领跑,千亿集群立柱成势;湘钢5G智慧工厂、云通物流智能仓配等应用场景走向现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大幅提升,未来产业破土育林;岳塘区电机电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字号产业集群实现“破零”,产业筋骨强韧有力。更为自豪的是,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绿色转身,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3%,绿色发展蓄势待发;18.3M钢管全长扩径机组、碳纤维硬毡湿法成型装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产业质效双重焕新……这些蝶变,是湘潭工信人对“三个高地”建设的生动践行。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湘潭正锚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以强链壮群培育新动能、转型升级锻造新韧性、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优质服务催生新增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新时代老工业基地的进阶之路。

(作者系湘潭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梁典逸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对国家“十五五”规划在教育领域的描绘满怀憧憬。

期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教育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学校。希望“十五五”时期政府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投入,让乡村学校都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基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等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扬帆起航。

期待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当前全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填鸭式”教学仍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限。盼望“十五五”引入多元教学模式,让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走进课堂。例如学习历史时,同学们分组化身“历史研究员”,查阅典籍、走访古迹,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期待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当前,虽然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攀升,职业教育却陷入“遇冷”困境。希望“十五五”规划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同时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时就能接触企业项目,毕业后直接成为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当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当课堂成为点燃思维的火种,当技能人才拥有璀璨的星光大道,“十五五”的教育图景便不再是蓝图。我坚信,这些具体而微的期盼,终将在国家规划的引领下,汇聚成照亮我们成长之路的万丈光芒,照耀我们奔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作者系湘潭理工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学生)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