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别让流量喧嚣淹没学术尊严

作者:孔德淇 来源:2025年第13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 09时2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别让流量喧嚣淹没学术尊严.png

近日,一段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师韦东奕在食堂就餐被多人围观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网友热议。画面中,不少围观者凑到正在专心就餐的韦东奕身边拍照、合影,还不时询问“拍完了吗”“我的拍上了吗”,俨然把韦东奕当成“拍照打卡点”。这一幕,让网友们隔着屏幕都感到不适,直言“令人窒息”“真过分了”。

“韦神”韦东奕因超凡的数学天赋和质朴的生活态度走红,这是公众对学术精英的自发致敬。但当围观者在食堂里大声喧哗、强行合影,甚至为“有没有拍上”争执时,这种崇拜已异化为赤裸裸的流量消费。他们在意的不是韦东奕的学术成就,而是自己手机里的打卡照片能否在社交平台获得点赞。就像在景区对着雕像拍照,他们将活生生的学术偶像当作了满足虚荣心的背景板,全然不顾对方“正在专心就餐”的感受。

食堂是供人安心用餐的公共空间,不是随意侵犯他人隐私的“秀场”。韦东奕低头吃饭的时刻,属于他个人的私密时间,围观者的围拍行为,无异于强行闯入他的私人领域。这种对他人边界的漠视,在流量时代变得尤为普遍。为了获取关注,有些人不惜将镜头对准任何可能产生话题的对象,却忘了镜头背后是一个个有情感、有尊严的个体。

韦东奕的走红,本应是传播学术精神、引导青年崇尚知识的契机。但如今,食堂围拍的闹剧却让焦点偏离。乱象频现背后,是流量至上对价值取向的扭曲:比起深刻的学术成就,肤浅的娱乐化内容更容易获得传播。长此以往,学术净土将被喧嚣的流量污染,真正值得推崇的学术精神反而会被边缘化。

杜绝类似闹剧,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崇拜韦东奕,公众更应关注其在数学领域的贡献,而不是沉迷于消费个人形象。尊重学者的私人空间,不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才是对学术真正的敬畏。平台要承担社会责任,对过度消费学者的内容进行合理引导和管控,避免流量逻辑主导舆论方向,为学术讨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也需加强引导,通过倡导理性追星、维护校园秩序等方式,守护学术空间的宁静,让学者专注于研究,不被外界喧嚣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6月初韦东奕开通网络账号以来,北京市网信办已针对仿冒账号、恶意跟拍等恶劣行径重拳整治,指导有关短视频网站平台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处置,累计清理违规账号超5000个,这无疑是对无底线流量乱象的有力回击。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自媒体”治理作为净化网络生态的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还有赖于网信部门持续以“零容忍”态度深化专项整治。同时引导平台和自媒体树牢“正能量才是大流量”理念。唯有让刚性约束与正向价值双轨并行,才能真正驱散网络歪风邪气的阴霾,守护住线上空间应有的清朗与秩序。

学术研究需要“冷板凳”精神,学者也需要不受打扰的“私人时空”。让“韦东奕”们能安心吃饭、专心治学,不仅是对学者个体的尊重,更是对学术精神的守护。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