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作者:刘志昌 来源:2025年第13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 10时1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1).png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夯实高效能治理基础;坚持以高效能治理为目标,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部分年份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2.7%提高到2017年的近15%。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持续低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下降阶段,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而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要素条件的新变化新要求,于2014年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论断,2017年首次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新时代新阶段,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2年,党的二十大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南。

高效能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和内在要求。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首次提出“高效能治理”的发展目标。202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指出“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强调了高效能治理的基础和保障作用。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再次强调了新时代新阶段推进高效能治理的基本目标。

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互为条件、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高效能治理,是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环境相互耦合、不断优化的持续过程和积极状态。高效能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和内在要求,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治理效能最优化的过程。从我国实践看,在国家治理这一场域,还涉及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

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联系看,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形态,高效能治理是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新状态新特征。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高质量发展能为高效能治理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高效能治理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制度保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看,实现高效能治理,重点是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关键是改革完善制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夯实高效能治理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这一科学论断,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新阶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必须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绿色发展实现永续发展,以开放发展推动国家繁荣发展,以共享发展为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断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发展。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以共享为根本目的,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创业、创新政策细化落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健全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国民健康水平;要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坚持以高效能治理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一概念指出了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等治理的基本要素。从我国实践看,高效能治理,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将治理体系即制度优势转变为效能最大化的过程。新时代新阶段,推进高效能治理,要在实现治理现代化中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体制机制上实现重点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在实现治理现代化中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实现治理效能最优化,有赖于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新时代新阶段,要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推进治理制度成熟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方式科学化、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激发各类治理主体活力。具体来说,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动能。新时代新阶段,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动能。具体来说,一是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健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加快推进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更好发挥并激励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从宏观上不断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三是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四是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基本方略研究室主任)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