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数字技术驱动湖南城市形象走向世界

作者:徐远超 尹铂淳 来源:2025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08时5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以数字技术驱动湖南城市形象走向世界.png

用数字技术赋能湖南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以数字技术为抓手,致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创新打造湖南城市文化符号表征、锻造湖南城市IP、增强湖南城市品牌效应。

构建国际传播语料库,优化城市形象传播效能。城市形象国际传播语料库是一个多模态符号系统,建设该语料库旨在提升人们的多模态叙事能力,破解传统国际传播中文化折扣效应与话语权弱势的困境,实现城市文化基因的精准解码与全球化转译,将“工程机械智造高地”“精准扶贫首倡地”“马王堆汉墓文化”等特色城市IP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交互的跨文化传播资源,持续优化城市形象传播效能‌。建议由政府牵头,有关企业、研究院、高校参与,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建立多源数据采集系统,对NOW语料库、海外社交媒体、国际主流媒体等渠道中涉及湖南城市的各类文本、图像、音视频数据进行抓取,同时整合湖南省志、非遗档案、城市宣传片等本土语料,构建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维度的双语平行语料库。

推进数字化精准传播,实现城市文化价值的全球性表达。用数字技术赋能湖南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工作,本质上是技术逻辑与传播规律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突破传统国际传播的时空壁垒,重构文化叙事的话语体系,实现城市文化价值的全球性表达。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国际传播受众画像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分析不同文化圈层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接收习惯,为内容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创新数字化内容生产机制,重点开发反映湖南城市强劲发展势头的纪实影像与数据新闻,通过算法推荐实现分众化传播。三是借助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依托受众画像数据库,分众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让不同的公众通过不同的多模态表征,深层次交互感知湖南的文化魅力和精神特质‌。

加强数字化民间叙事,优化城市形象传播效果。湖南城市形象国际传播需突破官方话语局限,用好民间叙事力量,鼓励民间主体参与,依托相关数字技术,加强数字化民间叙事。一是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策划“湖南城市故事”工程,围绕“湖南非遗”“产业创新”“生态文旅”等主题,组织高校师生、媒体记者、外籍博主开展采风活动,制作适配TikTok、X、Instagram等海外知名社交平台的短视频内容,实施分众化推送策略。二是构建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海外知名社交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联合湖南省高校留学生群体组建“海外传播小队”,持续发布传播湖南城市形象的内容。三是鼓励引导外国网红来华拍摄短视频、Vlog或直播,运用海外知名社交平台开展内容共创,实现海外民间叙事与国内民间叙事“梦幻联动”,产生共振效应‌。四是建立海外负面舆情监测反馈体系。可委托省内高校的相关研究团队开发国际传播效能监测平台,实时追踪海外涉湘负面舆论,做到快速研判、及时整改,持续动态优化传播生态,助力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