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灵活就业”是青年的理性选择吗?
记者问:本期主持:陈家琦
近年来,“慢就业”“灵活就业”从小众现象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相关数据显示,选择延迟就业、自由职业、兼职工作的青年群体数量持续上升。短视频创作、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就业方向。有人认为,这是青年在就业压力下主动探索人生可能性的体现;也有人质疑,这只是逃避现实的无奈之举。
目前“慢就业”和“灵活就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青年选择这类就业方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部分人认为“慢就业”“灵活就业”是青年在就业困境中的被动妥协,也有人视为追求个性与自由的主动选择,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从思政教育角度看,“慢就业”和“灵活就业”现象折射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与职业观怎样的变化?
主谈人:
王文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院长(兼)
近年来,“慢就业”“灵活就业”从小众现象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当代青年就业选择的新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就业市场的深刻变化,也折射出青年价值取向与职业观念的转变。新就业形态预示着当代青年价值取向与职业选择的新趋势。
“慢就业”和“灵活就业”现象的出现,是青年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的一种主动探索和应对。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就业模式受到挑战。与此同时,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为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可能性。一些青年选择延迟就业或从事自由职业、兼职工作,是基于个人兴趣、专业特长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考量。这种选择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人生态度,是青年在就业压力下主动寻找人生突破口的体现。
“慢就业”和“灵活就业”现象的出现,与青年对职业价值的认知转变密切相关。他们更加注重职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追求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道路。虽然部分新兴职业在传统观念中可能被认为是不稳定的职业,但却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让青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同时,这些新兴职业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对于“慢就业”和“灵活就业”现象,应持辩证的态度看待。一方面,部分人选择“慢就业”和“灵活就业”可能是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深思熟虑和理性规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可能是出于对就业压力的无奈和逃避。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应尊重青年的选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环节中,应加强对青年职业观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让他们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在家庭教育的层面上,家长们也不能用老观点来看待新问题,要与时俱进,关注青年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慢就业”和“灵活就业”反映了青年对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但要分清类别,理性看待。既要关注与理解,更应分类施策、精准引导。若青年基于个人兴趣、专业特长及长远职业规划,选择了路径清晰、前景明朗的发展方向,则应给予肯定与支持,社会亦需构建相关的容错机制,助力青年在探索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若因就业压力陷入被动选择,从事类似“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这类替代性强、职业成长性有限的工作,则需要审慎引导。提醒其珍惜“择业”窗口期,莫失“应届校招生”身份优势,协助其尽可能早日回归专业相关领域,这样,方能在职业道路上行稳致远。
与谈人:
王梦凡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
“慢就业”和“灵活就业”折射出当代青年职业观的深刻变革:从传统求“稳”走向创新求“变”,从“谋生”转向“价值实现”,择业价值观渐趋多元化。这两种就业方式并非盲目等待,而是“以退为进”,为自己谋得更高的“跳板”和更多的可能性。然而,退亦有界,变须守度。青年也应警惕“温水煮青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温柔陷阱,“慢就业”若缺乏清晰规划,易导致竞争力流失;“灵活就业”若仅追逐短期新鲜感,则易错失长远的发展机会。青年要掌握好“进”与“退”的平衡术,在时代之变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创新答卷。
孙荣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21级本科生
青年“慢就业”“灵活就业”的兴起,不仅是产业迭代的产物,更是青年对生存模式的精神突围,渴望在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生命意义。然而,自由选择绝非随波逐流。当代青年应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思想之“桨”,为职业航程精准定向。深刻体悟“慢”的核心在于主动沉淀、提升能力以适配社会需求的阶段;“灵活”的核心在于在多元角色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无论何种就业形态,皆应视作锻造“硬核”素质的阶梯。通过持续学习深化认知,扎实实践增长才干。
贾晓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近年来,“慢就业”“灵活就业”这两种就业模式开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学生选择这两种就业模式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不少人认为,选择这两种就业模式是对于就业困境的被动妥协,我恰恰认为这不是妥协。在当前就业环境下青年学生积极尝试不同的职业,是勇于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的表现。第一份工作对青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不降低自我价值标准,积极寻找自己想深耕的行业,在找到工作后不轻易变动,也是对自己、对就业单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