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为基层减负,不妨从考核抓起

作者:申国华 来源:2025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09时4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为基层减负,不妨从考核抓起.png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提出明确要求。考核具有牵引性、导向性,考什么会引领干部干什么,怎么考会影响干部怎么干。近几年,在个别地方,考核过多过滥等问题突出,一度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成为基层干部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若干规定》从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改进方式方法、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等方面对督查检查考核进行了严格规范。

考核是“风向标”“指挥棒”。一般情况下,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指向哪里,干部的主要精力往往就会投向哪里。有的考核不看现场看材料,要求重要工作全程“留痕”,甚至不惜用拍照合影的方式存档,就容易诱导基层干部弄虚作假,助长形式主义;有的考核不看材料看实绩,不看会场看现场、看群众反映,就会引导干部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现实生活中,少数地方和单位下去考核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基层不堪重负。所以,减轻基层负担,不妨从考核抓起,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向落实上聚焦,引导干部自觉抓落实。

科学设置考核内容。《若干规定》指出,突出考核重点。只要从当地经济建设实际出发,精准设置各系统、各层级干部的考核内容,做到科学合理,主次分明,就能促进工作,激发干事的积极性。相反,如果上下一般粗,所有考核内容像是“复制”出来的,甚至有的考核内容越减越多,连扫黑除恶都成了学校老师必填的内容,结果不仅考不出业绩,考不出水平,反而还会挫伤积极性。

正确运用考核结果。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要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考核教育改革,就应注重研究并遵循学生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规律。否则,教育改革即使看似“高大上”,最终也可能是“假大空”。衡量教育部门、学校等工作成绩,就不能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显绩”而忽视“潜绩”。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能否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却是考核成败的关键。

狠抓工作任务落实。政策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所以,要优化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切实解决过频过繁问题。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只有沉下心来聚精会神抓好落实,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把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工作上。

为基层减负,尽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从考核抓起,坚持“宜简不宜繁,宜大不宜小,宜实不宜虚”原则,统筹规范好各类考核,纵向突出检查重点,横向突出工作业绩,减少“自由裁量权”,做好“必答题”,合并“同类项”,一定能给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减轻基层负担,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