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其中,“思政引领力”居于“六力”之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三维提升路径,坚持立足全局、聚焦重点、着眼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政支撑。
立足全局,打好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组合拳”。从时间维度、空间层面和资源利用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资源联动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一是贯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链。要在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育人规律。二是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既要注重思政教育在空间层面的有效衔接与高效利用,更要让教育资源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自由流动,构建家校社协同新范式。三是构建思政教育资源新生态。组建“三师团队”挖掘行业素养与区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正确解读社会热点,推动思政教育资源从“覆盖广度”向“育人效度”跃升。
聚焦重点,建设思政教育师资队伍“蓄水池”。系统发力推动师资建设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支持思政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一是严把入口关,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严格“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准入标准,构建以师德师风为先、教学能力为本、实践创新为要、协同育人为重、专业发展为基的五维综合评价体系。二是锻造主力军,实施素养提升工程。通过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强化梯队建设,建立“新教师—骨干教师—名师”阶梯培养机制。开展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系统性提升思政教师政治素养、育人能力和师德境界,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三是激活内驱力,创新发展支撑体系。依托政策赋能,构建激励与约束并行的制度体系;依托资源整合,搭建跨学科平台与协同育人场景;依托技术支撑,提升教师数字化技术与教学创新能力。
着眼发展,点燃思政教育深化改革“新引擎”。立足新时代、结合新技术、开发新平台,通过资源赋能、方法革新、载体升级不断创新、探索并丰富思政教育改革。一是资源赋能,搭建“立体化”育人矩阵。挖掘地方特色,融合前沿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员全域覆盖,形成云端资源随时学、智慧教室沉浸练、社会实践深度用的立体化育人生态。二是方法革新,开创“三阶递进”教学模式。构建思政教育理论基础框架,达成课程体系迭代以深化学生认知建构;模拟历史场景,分析跨学科案例,达成教学方法突破以激活学生情感认同;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实践,达成社会协同联动以强化学生价值践行。三是载体升级,拓展“全域融合”育人场景。通过物理空间重构,升级智慧教室,打造沉浸式育人场域;通过数字空间拓展,开发元宇宙思政社区,建立虚拟思政实践基地;通过社会空间融合,成立政校企社“大思政联盟”,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
(作者单位: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