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的“五林”大“荟”
作者: 石昌银 来源:2025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10时35分06秒 编辑:杜庭语
关键词:林业经济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入选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持续深化“两山”转化实现途径,依托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不断探索“林果、林药、林竹、林游、林治”“五林”模式,谱写靖州绿色生态发展新篇章。
深耕林果,做强品牌链。建成10万亩杨梅基地,精心打造“靖州杨梅”地标品牌,通过节会延伸产业链,使其成为富民强县的“金牌产业”。壮大林药,延伸加工链。从种源创新到规模化种植、科技产业园建设,推动茯苓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创新林竹,培育材料链。突破传统加工,引导企业对21.6万亩南竹进行精深加工,研发竹瓷化新材料、装配式建筑等高附加值产品,畅销海内外。激活林游,拓展融合链。整合国家森林公园、4A景区及丰富苗侗文化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民俗体验、生态观光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综合收入5.4亿元。夯实林治,筑牢保障链。构建“林长+”管理体系,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发茯苓贷、杨梅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并成功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实现了湖南省碳票交易跨省突破。
通过系统推进“五林”模式,近3年来,全县林下经济规模从24.8万亩增长到50万亩以上,产值从25亿元增长到55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农民富裕的统一,走出了一条靖州特色的绿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林业局党委书记)
上一篇
护林员的绿色转型笔记
下一篇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