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于历史的纵深感中观当下谋未来

作者:辛湘平 来源:2025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11时3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于历史的纵深感中观当下谋未来.png

星空有多渺远,历史就有多深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则是一个从政者的重要素养。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意味深长:“我是很喜欢研究历史的。作为从政者,不熟悉历史,特别是中国史,没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意识的民族,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他曾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从保持历史感的自我提醒,到强调以历史纵深感观照当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

历史并非冰冷的记录,而是充满温度的人类精神载体。历史纵深感其实质是一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没有树立大历史观,没有对历史的敬畏,便无法感知历史的深邃和厚重。当代中国从历史中国走来。以大历史观之,今天的中国就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要理解中国的现实,就要往历史的深处探索,从历史的纵深中理解中国的过去,唯有如此才能洞见中国的未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历史视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我们今天的道路,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大势浩荡前行的必然。

明所从来、知其将往。历史的纵深感是一种鉴往知来的智慧和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要树立历史思维,善于将历史作为基本的认识工具,在想问题和作决策时能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与当下现实的关联性,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办事。“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多次组织以历史为主题的集体学习,这些历史议题之所以能进入“课程表”,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史资政,为当下的国家治理提供镜鉴和启迪。

只有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才能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保持历史的纵深感,关键在于锤炼历史眼光,具有历史远见。从以“十年禁渔”的坚守推动长江生态发生转折性变化,到以“百年大计”的眼光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再到以“千年大计”的气魄擘画雄安新区蓝图,这些深远考量和战略部署无一不体现历史的纵深感。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和定的目标都应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待和把握,要放到历史的大坐标和大背景下去观照和谋划,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一时一事、一域一地的认知局限。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保持历史的纵深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扛起历史责任,开创美好未来。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让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历史、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明过去、观当下、谋未来,以新的作为、新的成就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荣光。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