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为民族种业锻造“中国芯”
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的数字化驾驶舱,大屏幕上显示着公司农作物种子在全国的推广数据。今年春耕,隆平种业发往全国的种子已超1000万公斤。
隆平高科,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为主要创始发起人于1999年设立。作为“种业国家队”的主力军、排头兵,隆平高科强化科研创新,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种业企业前八强。
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强芯”
种子是农业“芯片”,是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关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隆平高科作为“种业国家队”主力军,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依托科技创新,公司形成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作物以及黄瓜、辣椒、谷子、食葵等专精特新作物种业板块。其中,杂交水稻领域的隆平,玉米领域的联创,辣椒领域的湘研,黄瓜领域的德瑞特,谷子领域的巡天,食葵领域的三瑞农科,均是各作物细分领域领军品牌。
隆平高科培育出多种优质种子,正成为市场的广泛选择。隆平高科董事长刘志勇介绍,“全国每5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隆平水稻,每2碗小米粥就有1碗是巡天‘张杂谷’,每4盘辣椒炒肉就有1盘是湘研辣椒,每10根密刺黄瓜就有6根的种子来自德瑞特,每10包瓜子就有4包的种子来自三瑞农科。”
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隆平高科构建以商业化育种体系、智慧育种平台等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立足常规育种优势,隆平高科加快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打造出一套从资源到品种的“超级育种系统”,将一个品种的培育过程,从8—10年缩短为4—6年,使一粒种子的培育概率从“偶然”成为“必然”。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农业正成为未来全球农业科技的重要突破口。而隆平高科,从来不缺少破局的勇气。
今年3月,隆平高科与深开鸿合资成立的隆平开鸿农业科技公司,整合隆平高科覆盖2亿亩农田的产业数据、田间场景资源等,将种业“芯片”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进行完美适配,在育种、种植、管理上通过物联、数联、智联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着力破解农业物联网“数据孤岛”难题。
助农增收,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春耕备耕前后,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一直在宁乡市金洲镇的关山育种研发基地统计分析去年的水稻育种数据。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多批次试验来检测品种的质量,为农户春耕播种提供优质种子。
近年来,隆平高科不断提升高标准制种水平,持续强化质量战略。公司建设有水稻、玉米等高标准制种基地90万余亩,建设有多个现代化加工生产园区,通过车间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种子加工全过程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2024年,隆平高科自主培育的31个水稻新品种、46个玉米新品种、1个棉花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新审定转基因玉米品种2个、累计10个,推广面积占国内3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同时,公司加快落实高标准制种基地建设,建成规模化种子生产体系,该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在助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大良种推广方面,隆平高科组建技术服务团队,集成科学高效的品种种植管理方案,全程农技跟踪服务,帮助大户种植单产每亩平均提高100斤以上。公司联合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同打造的“云上智农”,收视收听数量已超过1亿人次;创建“选好种”“种好田”“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的“五好服务模式”,搭建了产业数字化平台和粮食一体化服务平台。目前,公司在全球年助农增收137亿元,国内年助农增收80亿元。
种业出海,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记者会特别点赞冈比亚农民种植的大米。这是隆平高科援外团队的帮扶成果。
隆平高科团队为非洲农民穆萨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他从破产边缘变为了冈比亚最大的农户,实现了10.8吨/公顷的最高产量,比当地品种产量高2至3倍。
“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是隆平高科20多年来的发展内核。围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持续深耕布局,隆平高科积极承担国家农业援外项目和国际培训任务。
在国际业务方面,隆平高科目前已构建了国际化的研发布局和业务网络,杂交水稻布局东南亚、南亚,杂交玉米布局南美、非洲。“隆平巴西”建有南美先进的分子实验室,积累了丰厚的生物育种产业化经验。
在农业援外方面,隆平高科是国内首批“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至今已开展20多期农业国际援助项目、200多期农业技术援外培训,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近万名农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登高望远,大道无垠。为了全球粮食安全,隆平高科还在努力,以科技自立自强守护农业“中国芯”,以全球视野开拓种业“新蓝海”,持续书写新时代的“禾下乘凉梦”。
记者手记:
作为粮食之本、农业之基,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的根本所在。像隆平高科这样优秀的高科技现代种业集团,它们不光有技术,有农业强国的情怀抱负,更有战略视野。它们扩大海外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全球粮食安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