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山田湾的春天

作者:夏 昕 王 登 段馨然 来源:2025第8期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6日 10时50分00秒 编辑:胡雅南

春天.png

山田湾原本是新田县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近年突然声名鹊起。

暮春时节,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踏青。只见村庄整洁漂亮,田野里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如歌似吟,山坡上一树树粉红的黄桃花如梦似幻,让人一时惊为世外桃源。知情者无不感慨万千:2018年,这个原省级贫困村脱贫出列;2021年,湖南警察学院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4年后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山田湾村已是“湖南省和美湘村示范村”和“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警察学院结对帮扶山田湾村乡村振兴事迹入选教育部《2024年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蓝皮书》,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庆飞多次在全国和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这让人不禁十分好奇:湖南警察学院在结对帮扶山田湾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到底使用了哪些“魔法”?

凝心:给山田湾种下一个春天

“南有新田,北有安乡。”20世纪60年代,新田县与安乡县作为湖南省农业学大寨的两个典型闻名全国。新田县因此闻名的潜台词是,当地自然条件并不好。新隆镇山田湾村是一个典型代表,村子处于衡邵干旱带内,十年九旱。村里的山地都是“饭石土”。“饭石土”在全国范围内为湘南少数县区所特有,这种土壤土层较浅,质黏,砾石岩块多,不易存水存肥,植物很难生长,更别说耕作。

由于传统农业发展艰难,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民“人心涣散”,严重制约了乡村发展。湖南警察学院工作队驻村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将人心聚拢起来。“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力量。”快人快语的杨庆飞如此说道。

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将全村629户划分为5片、18组、56邻,建立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采取“线上+线下”“固定接待+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掌握村里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情况,及时记录村民意愿和诉求,形成“邻长吹哨,组长上报,工作队和片长销号”的闭环流程,做到“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同时,村“两委”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民情议事会”,全村很快就形成了高效沟通、民情畅达的良好氛围。

老党员是村里宝贵财富,如何传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工作队组织老党员开展“五个一”活动:讲一段艰苦奋斗的往事,夸一个勤劳致富的榜样,提一个乡村振兴的建议,许一个未来美好的心愿,说一句为党庆生的祝福。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其他党员和村民们纷纷为乡村全面振兴献计献策。

建功新时代,一定还要有榜样引领。1980年出生的郑亚斌放弃城里白领工作,回乡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枳壳,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郑亚斌被选进村“两委”班子,从而在村民心中树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榜样。同时,工作队力促村“两委”班子知识化、年轻化。“我们村‘两委’班子目前是全县最年轻的。”郑亚斌自豪地说。工作队队员李福接过话茬:“我们经常从省市请来专家学者,给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上课培训,不断提高班子成员战斗力和领导力,为山田湾村全面振兴做好组织准备和人才储备。”

“工作队来后,村子一下活了。”村民郑志强对工作队带来的变化赞叹不已。谁说山田湾树都种不活?通过层层发动,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工作队在山田湾种下了一个大大的春天。

强身:小菜薹形成大产业

发展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但山田湾村特殊的自然条件,让工作队在发展产业的路上历经了艰难探索,也缴了不少“学费”。

机会总是留给不断努力的人。2023年,杨庆飞偶然得知华中农业大学马朝芝教授经过16年攻关,推出了一种油菜薹,相关技术获得6项国家专利。这种油菜薹从播种到出薹仅需50天,还可以实现油稻轮作。工作队引进试种后大获成功,便注册了“硒旺”商标,流转100亩土地种植“硒旺”油菜薹,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带动村民及周边村落种植达500多亩,形成了湘南地区最大的油菜薹种植基地。

“它好看、好种,更好吃,被称为‘菜薹中的茅台’。”山田湾村支书郑建新说起“硒旺”油菜薹眉飞色舞。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推销“硒旺”油菜薹,工作队先后6次前往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商谈。经过反复比较,最后成功将“硒旺”油菜薹搭乘县里的“蔬菜大车”发往香港。新田县是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富硒蔬菜播种面积达22万亩,供港蔬菜量位居全省前列。

为保证油菜薹新鲜,工作队又专门帮山田湾村建了一个大冷库。同时联合广东一家食品公司研发油菜薹面条、菜碎饼干等升级产品,并积极联络海外市场。“目前,我们已与阿曼、阿联酋等国商超达成合作意向。”小菜薹能出海,工作队队员汤兴旺十分开心。

如何避免产业单一化没有市场竞争力,工作队与村“两委”进行了全盘考虑。山田湾村除了打造“硒旺”油菜薹基地,还大力发展红心蜜柚、黄桃、枳壳、林下虫草鸡四大特色产业。工作队又为村里建了两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光伏发电可为村里增加收入10多万元。产业振兴壮大了集体经济,从2020年不足4万元,到2024年年底跃至72万余元,山田湾村连续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让山田湾的春天开始蓬勃生长。

铸魂:让乡村文化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史,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征程中,如何将新思想和新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中,从而铸就乡村内在灵魂,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山田湾村进行了有益探索。

每到双休日,“警民同心文化园”热闹非凡。唱歌,跳舞,打球……文化园成了山田湾村民的乐园。这里曾是县里的养老院,废弃后如同一名体弱多病的老人,默默站立在风雨中。工作队投入200多万,将它打造成能接待50人团队的“警民同心文化园”,山田湾村从此就有了一个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

工作队充分发挥警察学院专业和资源优势,先后安排学警20余次来文化园开展反电诈、禁毒、中小学生防溺水、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宣讲活动,用独特的警院文化助力平安乡村建设。同时还不断邀请专家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统文化、种养技术等讲座。

文化塑造思想,观念改变行为。如今,山田湾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村里建了6座公厕、7处垃圾分类亭,村民再也不随手丢垃圾。村里没有了臭水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的水泥路通到村组,昔日濯濯童山现在变成了小公园。“我们现在幸福指数爆棚,别人好羡慕我们山田湾。”村妇联主席郑娟满脸幸福地说。

更可喜的是,“警民同心文化园”为村里构建了“农文旅”一体化格局。这里既可成为干部培训基地,也可容纳大量游客,每年带来的可观文旅收入,将源源不断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铸魂,山田湾的春天必将灿烂绵长,花开不败。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