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奋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作者:秦 勃 来源:2025第8期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6日 10时10分00秒 编辑:胡雅南

奋力构建.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这是我国就业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就业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为新时代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始终秉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的理念,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大的经济能力拉动社会充分的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积极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重点关注经济转型给就业带来的影响,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并对相关就业政策予以及时调整,以实现经济转型与就业转型“同频共振”。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优势,提高劳动力资源开发和配置效率,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新优势的转变。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一方面,跟上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网上研发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创造需要掌握丰富知识和拥有更高技能的劳动者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这一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作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另一方面,继续发挥传统产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摈弃传统产业,因为传统产业并不一定就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因其产业规模大和行业分布广而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一极。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加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力促“老树发新芽”。

完善就业支持体系,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根据退役军人个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岗位,为退役军人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充分保障妇女的就业权益,重视女性职业发展,为妇女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