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 让“铁规”更硬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制度约束的繁荣终难持久,缺乏规则保障的发展必然失衡。无论是打破利益藩篱,还是遏制权力任性,抑或是根治顽瘴痼疾,最终都要回到对制度和规矩的建立和坚守上来。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这样一项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松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良作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决定了这是一场持久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积弊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暴露出深层次的思想病灶和制度漏洞。
人无规矩则殆,家无规矩则败,国无规矩则衰。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既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的治理智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密码。这一优良传统,既体现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古老哲理,又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纪律严明的政治基因,从而成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从立规明纪破局,到向建章立制要长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开篇布局,创新党内法规体系,严明纪律规矩,破解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路径难题。这一举措不仅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更带动了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以制度建设的“小切口”书写了管党治党的“大文章”。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规章制度相继而至,层层衔接、严丝合缝,制度“红线”越织越密,不断铲除不良风气滋生的土壤。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典范。以刚性制度约束特权行为,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将临时举措固化为长期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
立规矩不是“苛刻”,是给党员干部的思想涂好“防腐剂”,在明规知矩中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定制度不是“束缚”,是让党员干部勤修意识“金钟罩”,在知戒知止中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严明纪律规矩是通过建章立制、典型案例剖析,既为党员干部划出“警戒线”,又划清“安全区”,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70多年前,我们党在西柏坡建立和执行了一系列规矩、制度,在“进京赶考”的道路上经受住了执政考验。如今,从当年的“六条规定”到如今的八项规定,既是党对作风建设高度重视和持续深化的体现,也是这场激浊扬清作风之变的关键之举。
“赶考”远未结束,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要求我们精准把握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发力。既针对普遍性问题建章立制,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实现标本兼治。
建章立制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其价值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衡量一项制度的实效性,关键要看其是否具备问题导向、能否破解现实难题。倘若执行不力,再完善的制度建设都难免沦为形同虚设的“稻草人”,再严格的制度条文终将变成“无刃之剑”。
(执笔:陈家琦)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