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讲好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作者:唐顺利 侯文静 来源:2025年第22期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6日 09时05分12秒 编辑:杜庭语

讲好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png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新征程上,讲好高校思政课要把握增强探源意识、优化教学方式、坚持实践导向“三重逻辑”,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理论阐释深度、力度和效度,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思政课堂、走入学生心中。

增强探源意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讲深高校思政课。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增强探源意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上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全面理解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深邃的叙事理论说服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着重突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聚焦时代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内容支撑,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讲深科学理论,把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悟得深,用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扎实的功底赢得学生,使思政课讲得有理有据、有根有源。

优化教学方式,以生动的客观叙事讲透高校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用生活化和通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好“今天的改革还难不难”“民生改革为何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开放何以促进改革发展”等普遍关切问题;用故事思维和故事化的设计,生动活泼地讲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创新叙事方式上,要善于运用数智技术赋能传统教学,聚合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呈现拟态场景,打造交互式、情景式、浸润式教学场域,让学生沉浸式领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亲身体悟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把思政课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坚持实践导向,以丰富的实践活动讲活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要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以实践为逻辑支点,丰富课内外教学,既要老师讲,也要学生讲,把思政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实践育人活动之中,依托学生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理论宣讲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学术沙龙、理论宣讲、知识竞赛和文艺展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行。还要运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生活中讲,不能拿着文件照本宣科,也不能凭着主观信口开河。充分发挥校内外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移动思政课和第二课堂,构建校园街边“小讲台”,鼓励学生成为移动宣讲“背包客”,引导学生想讲、敢讲、会讲、善讲,让青年讲给青年听,让学生讲给大家听。因地制宜开展社会研学实践,通过实地参观、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形式,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山乡巨变,让课程充满“田野味道”,成为真实接地气、鲜活有生命的“行走的思政课”,使思政课讲得鲜活生动、入脑入心。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