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湖湘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对湖湘文化进行全新定位和精辟阐述,并作出了“使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的重要指示。湖湘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能为学生提供独特的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理应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湖湘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一是融入思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将湖湘文化内涵、高校学生需求、思政课程特点三者有机融合,将湖湘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程,深度挖掘湖湘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把握其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二是融入专业课程。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立足专业特色与课程实际,从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传统习俗及红色文化等方面着手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如引入湖湘历史人物,通过其生平事迹的分享与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三是融入特色课程。依托专业优势增设湘绣、湘瓷等特色鲜明、体验丰富的模块化课程,通过互动性、体验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开设湖湘文化赏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民俗文化鉴赏等选修课程,拓展审美与人文教育。
拓展第二课堂“新维度”。推动湖湘文化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湖湘文化的潜在育人价值。一是打造浸润式文化育人空间。将湖湘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湖湘文化主题景观区,如修建湖湘杰出人物雕塑、湖湘文化长廊等,构建立体化浸润式传统文化育人空间。二是开展互动式文化传承体验。与博物馆、档案馆、非遗体验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共建湖湘文化主题研学基地,设置互动性、体验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沉浸式的实践中深入理解湖湘文化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三是推进创意式文化精品开发。引导学生以湖湘杰出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为原型开展文艺作品创作,通过角色扮演、场景再现,使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真正入脑入心。鼓励学生运用动画制作、短视频创作等新兴手段对湖湘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演绎,拓宽湖湘文化的传播受众与影响力范围。
用活网络社交“微媒介”。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湖湘文化在高校的创新传承,要契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创新表达形式与呈现方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文化”。一是用好“微平台”。依托高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教育专栏,常态化开展湖湘文化教育。二是用活“微课堂”。以知识点为单元打造湖湘文化“微课堂”,推动湖湘文化全面融入课程体系。三是用实“微体验”。充分利用云上湖南非遗馆、湖南省博物馆——云上展厅等平台资源,让学生把传统文化看在眼里、听进耳中、沁入心灵。
湖湘文化底蕴丰厚、内涵丰富,是育人的生动素材,高校作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湖湘文脉,推动湖湘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尚道德情操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