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魅力新湖南

作者:龚政文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 04时03分21秒 编辑:redcloud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央基于国际视野、国家战略和人民需要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文化界的拥护和热议。特别是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立论新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何谓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对而言的。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1990年前后提出(见其《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软实力》等)。他在研究国际关系时发现,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除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还包括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即其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对国际标准的控制力等。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迅速成为风靡国际关系乃至文化领域的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软实力,当指软实力中与文化相关的部分,即核心价值理念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文化形象的亲和力、文化环境的美誉度等。它是一个包括文化价值、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形象、文化环境在内的综合体系,而不单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主体。被加拿大学者马修弗雷泽看成美国软实力象征的,除了美式快餐外,就是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文化符号。

以湖南为例,我认为构成或影响文化软实力的因素有:悠久的湖湘文化传统,这一传统,自炎帝、舜帝始,中经屈(原)、贾(谊)、李(白)、杜(甫)、柳(宗元)等曾流寓湖湘的士人参与,至岳麓书院创办、湖湘学派出现臻于繁盛,到毛泽东、刘少奇走向辉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独特的文化精神,如“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宏大抱负,“扎硬寨、打死仗”的骡子性格,一空依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使湖南人成为中国人中极为独特的一群;杰出的文化名人,如黄永玉、谭盾、宋祖英、唐浩明,他们成为湖南活生生的、出色的形象代言人;优秀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舞剧《边城》、长篇小说《曾国藩》、歌曲《洞庭渔米乡》、《辣妹子》,这些作品让湖南的良好形象传遍海内外;强势的文化品牌,如湘版图书、湖南卫视、《体坛周报》、虹猫蓝兔;良好的文化环境,如在全国位居前列的人均购书量、浓厚的文化空气、较为文明的市民素质,鼓励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等;强有力的文化话语权,如在全国性会议、论坛的发言权,在全国性评奖、评审中的参与权,等等。

由于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文化事业的较快发展,有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有一批文化品牌的出现,特别是有鼓励支持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应该说湖南的文化软实力目前在全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但我们仍需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审视,以更大的努力,将之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打造一个更具魅力的湖南形象。

 

如何提高湖南的文化软实力

1.铸民魂,确立和推广具有湖湘元素的核心价值观

这主要是解决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构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国古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等。美国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当代中国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当代中国的普适价值,是冶铸国民之魂、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从湖南来说,必须以这一普适价值为基点来确定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里没有例外,没有“化外之民”。但我认为,湖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推广,可以而且应该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和湖湘文化精神相结合,二是和各个部门、单位、团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湖湘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使核心价值体系在湖湘大地上生根开花。既要将优秀的湖湘文化因子注入国家的普适价值,又要用世界的、国家的普适价值来涤荡湖湘文化中的某些痼疾。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优秀的精神品格,湖南人中那种不服输、不怕苦、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倔强性格,是湖南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湖南人引以自豪和引人注目的精神之源,应当受到我们的重视。但是,存在于湖湘文化中的某种落后观念和湖南人中的某种不良习气,也在影响我们的软实力,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比如以天下为己任但却不屑于小事实事、不甘人后有时不免互不买账因而常有内耗、热心政治时局而不愿投身实业商业、充满自信但有时不能正视己身不足、山湖四塞道统悠久经常导致保守封闭、灵活机变却又缺乏持守定力,等等。这些局限看似互相矛盾,但又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湖南的现实生活和湖南人的精神世界中。因此,既要身在湖南爱湖南,又要跳出湖南看湖南,更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刷新湖南、发展湖南。只有这样,湖南才能民魂坚固、民心凝聚、民气健旺,湖湘文化才会精神永续,活力长存。

和各个部门、单位、团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延伸和转化为实践追求、不致沦为语词空转的关键。当前许多机关在建设机关文化、许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许多社区在建设社区文化、许多乡村在建设乡村文化、许多团队在建设团队文化。这种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团队文化的建设,毫无疑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但又各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例如有的机关以“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节约型”为追求,有的企业以“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为元点,有的团队以“人和为本,诚信是天”、“共建和谐,追求卓越”为口号……这些结合了历史传统、自身定位和员工实际的文化理念,能切实而有效地凝聚民心,激发活力。只有深入开展千千万万个这样鲜活生动的实践,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普及化、可操作化,才能真正将之铸造成为一国、一省之民魂。

2.创品牌,建设一流的文化事业和强势的文化产业

这主要是针对影响力问题。提高湖南的文化软实力,既要繁荣文化事业,又要发展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文化共享格局的形成,丰富文化内容的提供,关系到一个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水平,也关系到文化素质的高下,最后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这些都影响着文化软实力。因此,没有高度繁荣的文化事业,没有丰富活跃的文化生活,是很难说有很高的文化软实力的。当然,文化软实力更离不开文化产业大发展。

无论是繁荣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以提高影响力为目标,以打造品牌为重点。品牌就是吸引力,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软实力。品牌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产品。名人名品构成了品牌的核心,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亮点之所在。

从名人的角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名人对文化软实力的创造和提升作用。袁隆平的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齐白石的影响遍及全世界。人们正面评价一个地方,一般是说“人杰地灵”。地灵不灵,也主要是看出了多少人物。人们出去旅游,喜欢去探寻名人故居、名人纪念地。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对一个地方美誉度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居功至伟。因此,人的因素,是软实力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把文化名人、文化大家的培养造就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全力推进“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即一批名理论家、一批名作家名艺术家、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名出版家、一批文化领域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湖南在这五个方面都集聚了不少名人,但相对于近代以来我省人才辈出灿若繁星的辉煌历史,相对于当前兄弟省市群雄并起竞展风流的迫人态势,我们的名家大家还是少了一点。因此,建议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促进文化人才特别是青年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大显身手。

从名品的角度,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我省已有一些品牌叫响全国乃至海外。据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07: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在2006年度全国17大类、58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文化品牌17个,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湖南卫视、《体坛周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长沙歌厅”、“超级女声”、“蓝猫”、“虹猫蓝兔”等。湖南卫视收视率在全国各电视频道中常年居第4、第5位;品牌竞争力居全国第4位,在中国文化企业50强中排第23位,成为中国电视文化的品牌频道、大众娱乐的潮流先导。《体坛周报》品牌价值5.2亿元,周发量在450万份以上,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刊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此外,“红色经典”影视、“公共大戏台”等也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提升湖南的文化软实力,应该进一步加大名牌产品的打造力度。为此,一要提高品牌的自主创新成分,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实现文化品牌由“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转变,由“湖南创造”向“湖南创意”升华;二要完善品牌的支持、维护、发展体系,使文化品牌保持可持续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致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现象;三要加大新品牌的策划、创造、推广工作,使湖南的文化品牌源源不断、精彩纷呈,为文化软实力提供新的品牌支撑。

3.优环境,塑造具有亲和力的湖南形象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亲和力和美誉度,这主要是由人文环境决定的。古代儒家哲学倡“仁政”,行“王道”,讲究“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如果一个地方恶名在外,人人提起摇头,避之唯恐不及,可以说是软实力建设的极大失败;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美名远播,人人交口称赞,争相趋赴,则表明其软实力十分强大。优化全省环境,树立良好形象,是提高湖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其重点似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培育文明风尚,优化社会环境。公民的文明素质、社会的文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亲和力。为迎接2008年夏季奥运会,北京市正在进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拒绝“京骂”、自觉排队、改掉光膀子、随地吐痰等陋习这些基本要求做起。从湖南来说,也应该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培育文明风尚和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树立文明、开放、包容、诚信、和谐的社会形象,使湖南成为礼仪之省、诚信之乡、和谐之境、文明之区。

第二个方面是鼓励探索创新,优化制度环境。在文化领域,既需要守成,更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戊戌变法前后,陈宝箴在湖南办新学、推“新政”,变法维新轰轰烈烈,使湖南成为当时全国最富朝气之一省,对湖南在20世纪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起了巨大作用。在世界是平的、地球成为一个村落的今天,湖南要继续居于全国前列,就要树立国际化视野,解放思想,破除陈规,建立一整套鼓励探索创新的体制机制,使湖南成为吸引创新型人才的高地、吸纳创新型企业和风险资本的洼地,最终成为一切有志有为之士的福地。

第三个方面是加强正面展示,优化舆论环境。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评价,或来自于亲身体验,或来自于文学艺术的展示、大众媒介的宣传。人们常常觉得美国人都是007式的英雄,那是缘自于一系列好莱坞电影;人们认为韩国人坚韧执著而又彬彬有礼,那是因为看了《大长今》等韩剧。塑造具有亲和力的湖南形象,离不开文学艺术作品及大众传媒对湖南人、湖湘文化、湖南历史的深度挖掘,对湖南现实的全面反映。在这方面,从《恰同学少年》到《血色湘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不要自恋式的自我吹捧,但也要谨防被妖魔化、矮化、无厘头化。我们还存在种种不如人意之处,但放眼全省,6800万三湘儿女正在继承前辈的光荣,以胼手胝足地奋斗,朝着富民强省的路上迅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这样一种激动人心的图景,没有理由不真实生动地反映在我们的大众传媒和文学艺术创作中,转化为一种令人感佩的湖南形象。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