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刻阐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肯定学习教育成效,对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出明确要求。本期刊登陈云同志的相关论述,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下大气力把党建设好,打造一支党性纯洁的队伍、纪律严明的队伍,使我们党始终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全党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新旧体制发生重大历史转换,我们党面临着如何尽快修复“文化大革命”对党的优良作风造成的破坏,以及党的作风与能力能否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新任务的需要等严峻考验。面对这些困难和考验,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陈云同志深刻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重大论断,并就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
早在1979年1月中央纪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陈云同志就明确指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这一要求为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检工作指明了方向。1980年11月,在中央纪委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期间,陈云同志提出三条意见:“第一,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第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会有困难,但是经过统一认识,是可以解决的。第三,必须实事求是,查清事实,核实材料,再处理问题,并和本人见面。”这个著名论断提出后,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同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特别要坚决反对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错误态度。”后来他进一步补充说:“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论断,把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被写进党的十二大报告,成为长期响彻全党的警钟。
针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对党内风气造成的严重影响,陈云同志认为,必须克服和驱除是非不分的歪风,才能使党和国家走到正确轨道上来。陈云同志分析指出:“目前在我们的党中,以至在整个社会风气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是非不分。有些同志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和稀泥,做老好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受孤立”“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在他看来,只有根除党内是非不分的错误思想,形成是非分明的清正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社会风气才会好转,正气才能上升,邪气才会下降。他还强调指出,必须使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化,要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党的建设。他认为,党内民主集中制做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党和国家的事业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要允许党内同志提出不同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兴旺发达,大有希望。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对党风的危害尤为严重,陈云同志对此格外关注。1982年1月,陈云同志在一份反映广东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信访简报上批注:“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邓小平同志看到这个批语后,在“并且登报”前面加了“雷厉风行,抓住不放”8个字。当年7月,中央纪委就派出100多名经验丰富的司局级以上干部,分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加强力量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并直接参与大案、要案的调查处理工作。此外,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点,陈云同志旗帜鲜明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保证和促进改革的健康发展,但是“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在陈云同志看来,搞活经济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党性、无视党纪,党的纪律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到底。
在这一时期的其他一些讲话中,陈云同志还特别指出,端正党风,应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他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只是查处违法乱纪的案子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他指出,党性教育的核心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同时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他坚信,如果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老干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高度的警惕,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
40多年过去了,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直面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严字当头、刀刃向内,刹住了不少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祛除了一些多年难以祛除的顽瘴痼疾,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辟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境界。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党风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常抓、反复抓,一刻也不能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前进道路上,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牢固树立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思想观念。要以多种方式强化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堤坝,自觉养成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好习惯。要持续纠治作风顽疾,健全经常性发现和解决作风问题机制,提高监督穿透力和有效性,对需要长期根治的问题盯住不放、寸步不让。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铲除滋生“四风”问题土壤。要完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狠抓制度执行,切实把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持以上率下,强化严管严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作风建设各项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