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
————汝城县东山瑶族村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周亚明 刘亚强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3日 06时22分00秒 编辑:李志佳

汝城县东山瑶族村地处南岭山脉腹地,这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村里的小黄姜、辣椒初步形成了规模效益,成为村民脱贫的主打产业;房前屋后种植的水晶梨、锥栗、奈李等,为贫困户增收起到了有益补充作用。脱贫之后,东山村面向市场,继续巩固壮大扶贫产业,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产业也需要后续帮扶

东山村是一个远离城市的瑶族村落,村子面积较大,但受山势地形所限,村民居住极为分散。全村486户,1471人分散居住在多个自然村,有19个村民小组,其中瑶族1398人。

村里过去的贫困户朱根文,这两年靠种小黄姜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8年他家的生姜种得不错,去掉成本,纯收入有6万多元。到了2019年,朱根文种下的小黄姜虽然整体长势不错,可有个别地块的小黄姜有病害,卖不出去。当年东山村种了1000多亩小黄姜,不仅仅朱根文家的小黄姜有这种问题,其他农户也有类似的反映。如果病害持续或者扩散,势必造成减产,影响到农户种植小黄姜的积极性,村里这几年才培育起来的小黄姜扶贫产业就可能夭折。

村里赶紧请来了农业专家分析生姜的病情。经过专家诊断,大家才明白,生姜种植时其根系可能会残留细菌和真菌,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会导致病害发生,必须采用轮耕的方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跟生姜一样,水果作为东山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也同样面临着种植技术难题。近几年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东山村的水晶梨种植规模由2014年的600多亩扩大到了2000亩。贫困户徐敏一家种了40亩水晶梨,可有一部分树苗今年挂果时出现了异常。专家说这是因为施的农家肥发酵不够。这几年,东山村的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虽然收入上能达到脱贫的标准,但要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还有难度。

东山村在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中,种植技术的短板已经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头号难题。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里定期或不定期请专家到村里开展培训,解决村民种植技术的难题,及时扫除产业发展的障碍。

不只是生产技术,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脱贫后,东山村特色种植产业后续发展得到了党委政府持续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小额扶贫贷款深受东山村村民欢迎,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资金帮扶政策,让村民吃上了“定心丸”,后续壮大特色种植业有了资金保障。


image002.jpg


扶贫产业也要延链补链

在东山村的田间地头,公路边的山坡一侧,会看到一些地窖。这些地窖大的十几个立方米,小的三五个立方米,这是村民为解决小黄姜储藏难题,想出来的“土办法”。

收获季节,小黄姜大量上市,收购价格往往也是最低的时候,常年在每斤2至3元。而到了春节前后,价格处于高点,收购价格可以达到每斤13元左右。为了卖个好价钱,就需要解决中间几个月时间的储藏问题。村民曾经将生姜送到村里的冷库存储,费时费力费钱不说,损耗又高,存储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汝城县根据村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鼓励大家在田间地头挖地窖就近储藏生姜,还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这既节约成本,又有利于生态环保,效果出奇地好,很快就在全县农村推广开来,两三年时间全县就开挖地窖5000个10万立方米。

村里贫困户徐青松算了一笔账,他今年种植小黄姜3亩,产量1.8万斤,如果出产后直接卖给商贩,收入只有5万多元。今年年初,他用县财政补贴的1万元挖了个地窖,把生姜就储藏在公路边的地窖里,等到春节期间再出手,可以卖到10多万元,收入翻了倍。加上种奈李、水晶梨的收入,全家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个好年了。徐青松说,“没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哪有今天我们这么好的日子?!”

考虑到村里还有水晶梨、辣椒等其他不能在地窖储存的农副产品,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上级帮扶单位,筹集资金给东山村在公路旁边新建了一个1200立方米的冷库,帮助村民应对市场风险。

就这样,东山村把特色种植业生产链延伸到产品存储环节。解决了农产品仓储问题后,村两委思考着如何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市场主动权,解决特色种植业产品销售终端问题,帮老百姓为丰收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徐强勇是土生土长的东山村人,15岁就随亲戚外出经商,在外见过世面,驻村扶贫工作队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帮村里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徐强勇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另一方面联系县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为村里搭建电商平台,与村里合作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如今,东山村的第一个注册商标“东山水晶梨”成了电商平台的网红产品。

“东山村明兴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东山瑶族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繁华食品东山村销售收购中心”“东山村冷库服务中心”……脱贫后,围绕特色种植产业,东山村建起了储藏、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确保扶贫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村支部书记徐双全说:“这些配套企业都是服务村里种植产业的。有了这些企业的帮助,我们发展小黄姜、水晶梨、奈李等扶贫产业就没了后顾之忧。”


image008.jpg


产业兴旺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带动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海拔高,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很适合辣椒生长,本地辣椒以脆辣爽口、表皮光滑著称,老百姓都有种植辣椒的传统。在县里明确将辣椒作为扶贫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后,东山村两委动员组织老百姓扩大种植规模,但村民对此却顾虑重重。

为此,村里一方面组织村民到县里的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另一方面,于2018年成立东山村明兴源合作社,与县里辣椒加工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给本村农户提供辣椒种苗,进行技术指导,保底价格收购,打消了老百姓对增产不增收的担忧。

有了村里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东山村的辣椒种植生产红火起来了,村里辣椒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2020年,在地方党委政府扶持下,村里的合作社扩大了七彩椒的种植面积,投入200多万元扩建了辣椒加工厂房,还成立了汝城县明兴源食品厂。合作社打造的“七彩”系列辣椒品牌,深受市场欢迎,其中的七彩泡椒和七彩辣椒酱系列产品的推介,先后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国扶贫网、湖南经视等媒体。2019年,其品牌产品在中国乡村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在湘粤赣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通过合作社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东山村形成了辣椒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走上了辣椒专业发展之路,辣椒这个扶贫产业在东山村生了根,发了芽,长成了老百姓的致富“大树”。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