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中闪耀

作者:陈万球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6日 04时58分47秒 编辑:陈家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及其价值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进史的深沉记忆和炽热情感,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中形成的爱国、奋斗、担当和献身等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既是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密码,更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思想引领与价值滋养。


红色基因铸魂筑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这一切发展成就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靠的是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代表的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成功法宝,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汇聚的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实现中国梦的爱国主义伟力,正是这些带有红色文化特质的基因密码,标识着中华民族特色,蕴含着无产阶级性质,富含着革命和创新精神,彰显了民族认同。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中国魂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湘籍革命家罗荣桓随军北上抗战,在致哥哥的信中嘱托他照顾好自己的女儿玉英,“非我无情,实处此国难当前,奈何!”牺牲的湘籍红军指挥员袁国平奉命赴鄂西抗战,整装待发之际给母亲写下亲笔信:“革命志士,莫不愤恨填膺,舍身赴敌。”无畏的英雄精神是民族坚挺的脊梁,坚定的爱国意志是民族鲜明的底色,这就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孕育壮大,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的爱国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爱国魂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爱国情是最靓丽的青春底色。


红色基因点亮自信

作为优秀革命文化的精髓与内核,红色基因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人心、激发力量具有重要意义。红色基因诞生于火红的革命年代,其内涵又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国家和社会的新任务、新需求而不断被传播、复制、创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这种理论品格决定了红色基因生生不息的理论说服力、文化影响力和实践感召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教育意义,是青少年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文化观的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以及高尚品德的高度凝聚,红色基因不仅仅是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和价值渊源,只有坚定文化自信,青少年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红色基因重在传承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红色基因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被锤炼,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重要的资源之库、文化之源和现实之垒,能够匡正青少年思想偏差,激发青少年实践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青少年打开走进历史的入口,深化对党史国史的认知,使其形成深刻的历史思维、历史眼光与历史意识,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抵制不良思想的侵扰,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完善品格,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与工作态度。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们“以殉道者的精神为国家、民族服务”,是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最有力的榜样。“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科学是进步轨道上惟一最重要的工具”“国家未来的伟大前途都寄托在你们青年一辈的身上”——捧读湖湘红色家书,长辈对于后辈励志劝学和严以修身的家庭教育,能够激励当代青少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跑中弘扬青春能量、展现青春担当。

奋斗所到处,青春恰自来。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融入青春血脉,在青春中闪耀!(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