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加快培育湖南中医药千亿级新兴产业链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课题组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2日 04时15分21秒 编辑:陈家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已将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绿色环保、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原创性强等特点,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湖南发展中医药产业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医药发展大势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湖南中医药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潜力,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中医药千亿级新兴产业链发展道路。


湖南中医药产业链发展现状

湖南已将中医药产业确定为建设制造强省的新兴优势产业,形成了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贸流通业为枢纽、中医康养文旅业为补充的全产业链条。

中药种植业基础扎实。湖南中药材年产量60万吨以上,年产值约100亿元,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湖南中药材总蕴藏量、品种数位居全国第二。湖南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3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约10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16个。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1000余家,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超过20万人。玉竹、百合、山银花、茯苓等道地药材成为全国优势品种,产量全国占比分别为80%、70%、80%、40%,形成一批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带,涌现了林泉药业、恒康农业、鸿利药业、天合农业、沅江益森等中药种植规模企业。

中药工业规模初显。全省中药规模企业372家,2019年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1.3亿元。妇科千金片、古汉养生精、正清风湿宁、汉森四磨汤等28个中药单品种年销售过亿元,千金药业、九芝堂等成为行业龙头,方盛制药、正清制药等一批中药现代企业发展迅速,炎帝生物、绿之韵等大健康代表性企业快速壮大,振兴饮片、华夏湘众、春光九汇等饮片加工企业颇具规模。

中药商贸流通业迅速崛起。2019年全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流通额约140亿元。现有邵东廉桥、长沙高桥两个国家级中药材市场,靖州茯苓、湘潭湘莲、隆回银花等特色药材集散地影响力正在提升。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总部547家,药品零售企业19909家,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千金大药房、养天和大药房等“药房湘军”快速发展。

中医药康养文旅业蓄势待发。2019年全省中医药康养文旅总产值达280亿元。借助神农尝百草崩于茶乡之尾、医圣长沙太守张仲景坐堂行医、马王堆出土医书、药王孙思邈涟源龙山采药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与生态资源,打造了神农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基地、龙山康养基地、颐而康养生基地、安化县辰山绿谷养生基地等。


湖南中医药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中医药产业远落后于江苏、云南、广东等中医药强省,这与湖南丰富的中药资源不匹配、与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不匹配,与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主要差距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游产业分散,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湖南中药种植品种多,发展重点不突出,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品种少,没有形成产业化知名品种。全省中药材种植仍以小农分散化种植为主,且因盲目引种,造成药材道地性不明晰,产业化水平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加上中药种苗繁育基础弱,栽培技术不规范,质量控制难度大,存在中药材质量与安全的隐患。

中医药生产企业竞争力弱,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湖南中医药产业缺乏大企业引领,全省中医药产业链规模企业372家,只有九芝堂、千金药业等少数企业进入全国中药工业企业百强。缺乏大品种带动,中药单品种年产值过亿元的仅有28个,没有年产值过10亿元的单品种。

生产与种植有效衔接不够,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湖南中医药供应链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充分。据统计,全省中成药企业使用湘产药材比例约30%,近70%从外省采购。流通贸易业比较薄弱,湖南最大的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仅70亿元,长沙高桥的中药材成交额仅2亿元左右;中药材市场信息化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及功能还处于初始阶段,亟待升级与完善。

科技创新链不优,缺乏政产学研有效联动。湖南中医药产业链各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中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全省规模以上中药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有22个,没有一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品种较少,中药大品种总科技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6位。


打造湖南中医药千亿级新兴产业链对策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在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新征程中,发展中医药千亿级新兴产业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产业体系短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推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潜藏着巨大势能。

做大上游链,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以百合、玉竹、黄精、茯苓、湘莲、博落回、山银花、枳壳(实)、杜仲等“湘九味”品种为重点,以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为依托,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片区建设种苗优质化、繁育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的“湘九味”特色中药材基地,形成规模经济;鼓励中成药、饮片及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以“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出补助”的运作模式,向湖南中药材主产区延伸产业链;力争参与或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研究制定中药材质量、考核评价、从业准入等各类标准,建立湖南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技术、产地加工、质量检验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

做强核心链,推动中药工业产业聚集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形成以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1—2个特大型中医药的大企业集团。支持天地恒一、新汇制药、安邦制药等制药企业上市和进行股权融资,形成一批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品种,实施“一品一策”定向精准培育,力争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过10亿元中成药大品种和过亿元的优势新品种。对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产品理念新的中药大健康产品和新型饮片给予重点支持,打造亿元大健康产品品牌;利用中药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由中药原料向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生物酶、中兽药与饲用添加剂、日化产品等全产业链延伸;建立一批集中药材、中药系列深加工和大健康产品于一体的中药科技园,推动中药材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活供应链,推动中药商贸流通市场专业化。建立“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化商业服务模式,搭建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个体网店。引进知名中医药初、深加工企业入驻廉桥,引进龙头企业在廉桥建设中药材仓库和产地加工基地,完善廉桥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药在廉桥最全、储在廉桥最优”的目标;依托雪峰山脉、武陵山脉野生与栽培中药资源优势,建设以怀化为中心,覆盖邵阳、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的中药材产地集散集中优势区,打造“西部药谷”。在“西部药谷”建设集“中药材种植、质量检验、加工包装、追溯管理、市场建设(包含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技术动态、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中药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实施“湘药”电子身份证管理。加强“西部药谷”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运输专线,提供产地加工包装、质量检测、储存养护与运输配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分散的小型生产经营企业(户)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做好延伸链,推动康养文旅产业一体化。将中药材种植、鲜药观赏、文化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等融入城镇发展,带动形成“中医药+旅游+观光+休闲+饮食”等产业链式的中医药服务品牌,促进中医药市场与城镇观光的融合,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养生养老机构、保健特色酒店、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发展中药材种养殖和药膳相结合的新兴业态农家乐,研发推广药膳、药妆、药浴、药食同源等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发展中医药大健康新业态;打造炎帝中医药文化、小沙江花瑶医药传统、江华等地“药市节”等文化品牌,建好炎帝陵、仲景祠、药王庙、橘井泉香、老司城等中医药文化地标,建设湖南中医药博物馆,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申报中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出中医药文化影视精品,打造“湖湘中医药”文化品牌。

做优创新链,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建立湖南省中药材储备库,建立以中药材成本为基础的中药价格动态机制、以专项资金给予药农补助的中药材种植补偿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将本省中药产品优先纳入本省医保、政府采购、应急药品采购等目录;支持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建立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政企、校企、院企合作建立省级中药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中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产品和技术成果;以中医教育、医疗输出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与医疗合作,打造区域知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医疗合作基地。(课题组组长:秦裕辉;课题组成员:程 博 田雪飞 张水寒 廖 娟)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