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赏析 |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陈红旗 赵丹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07日 04时41分37秒 编辑:陈家琦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本期我们刊登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积极进取、担当作为,为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懈奋斗。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民生和社会保障,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段精辟的论述,涵盖了养老、失业、孤苦无依者救助、医疗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寄托了古代中国对大同社会的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定出具体的规划,但对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设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在再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从而使劳动者能够得到自己应得的权益,而丧失劳动能力和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可以通过社会救济等方式保障生活需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劳动人民的民生问题置于重要地位,全力为贫苦大众排忧解难。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提出实行劳动保险制度,保障劳动群众基本权利、增进社会福利的主张,逐步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以城镇职工单位保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此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贫富悬殊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亟待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加以解决。

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做好社会保障的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多次强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搞资本主义而非要搞社会主义呢?就因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1987年,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谈到,由于1978年以前我们“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而“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认为,“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富裕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必须要实现的,才是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想,到21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跟着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利益,深刻地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要落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步骤和途径,邓小平同志一方面强调,“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另一方面,他也承认“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困难比较多,特别是人口太多”,我们的共同富裕道路会是一个波浪发展的过程。其途径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为避免贫富差距过大、防止两极分化,党和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杠杆,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维护和改善社会的公平问题。

此后,按照邓小平同志规划的发展蓝图和他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的指导思想,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从探索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起步,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继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现代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断强化,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理念也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注重效率与公平双提升,再到“兼顾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转变,以及从被动变革到主动变革,从服务并服从于经济体制改革到独成体系地影响、维系和促进社会公正与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就使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愈发凸现出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后来他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从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出发,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项目日益完备,制度运行安全有序,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截至2021年2月,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尽管成就辉煌,但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也毫不回避。他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他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永远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持续深化改革,为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懈奋斗。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