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回望百年成就光耀千秋 开创未来牢记初心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王香平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5日 04时59分41秒 编辑:陈家琦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注定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讲话站在政治和战略高度,统揽全局、纵观百年、擘画未来,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对于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奋进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豪情满怀地指出:“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这段文字着墨不多却笔力千钧,可谓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从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阐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社会”,从党的十三大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再到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强大意志和战略举措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带领人民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成果。

解决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意味着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伟大奇迹。需要指出的是,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但我们建成的全面小康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指标且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三个伟大光荣”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里程碑意义。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向全世界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向党的百年诞辰献上的一份隆重节礼。从历史维度看,全面小康是中国人民200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梦想成真,其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从现实维度看,全面小康是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彰显了一个政党的政治承诺和使命担当,更昭示了一个政党的政党本色和价值追求。从世界维度看,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们党带领14亿多人民在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后实现全面小康,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色和含金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毋庸讳言,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百年征途上,我们党办成了“四件大事”,创造了光耀千秋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注了前进的时代界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我们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使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因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方向决不能动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当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奋斗的强大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对其基本内涵、历史意义作出明确阐述,即“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在庆祝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伟大建党精神,首先是对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入思考和深长追问。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说,在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应运而生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时代环境下,成立一个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新的政党组织,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冲破多大的羁绊,经受多大的考验,这大概不是我们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能够简单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是表达对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更是对这些革命先驱们的理想信仰、使命担当、革命精神和政治品格的高度肯定和由衷礼赞。由此,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革命先辈们付出千辛万苦和巨大代价后得来的,这一成果来之艰难、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呵护、倍加珍惜。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4句话、32个字的高度概括,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来自哪里、走向何处,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坚守什么样的初心,秉持什么样的革命斗志,拥有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和宗旨情怀等一系列重大而根本的问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熔铸于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一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书写了感天动地的精神史诗,铸就了震撼心灵的精神丰碑。从革命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到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从改革新时期的小岗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这一个个跨越时空的伟大精神,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论断不仅为党的精神谱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精神谱系的“总根脉”和“总源头”。一百年来创造的种种精神都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到“根”和“魂”。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就必须学习领悟伟大建党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百年奋斗的深刻历史启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九个必须”

百年奋斗波澜壮阔,百年成就彪炳史册,百年大党举世无双。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三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开启新征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四是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开启新征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是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人民军队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强军梦。必须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六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百年奋斗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八是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九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九个必须”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建党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功经验、获得的历史启示和规律性认识,全方位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思想力量、信念力量、精神力量和保障力量,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突显了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气魄、“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和“风景这边独好”的政党自信。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我们就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