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作者:毛 胜 来源:2022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8日 05时08分09秒 编辑:陈家琦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总结我们党过去一百年赢得伟大胜利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胜利的根本性要求。


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统一调配和大量培养、训练干部,抽调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上去,同时从先进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中选拔新干部,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和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着力推动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建强党的执政骨干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区别只是德才的内涵不同而已。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现象作坚决斗争。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才就是能力过硬、本领高强、专业突出,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强调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明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为民服务,就是要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勤政务实,就是要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清正廉洁,就是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相互贯通、相辅相成,为选人用人树起了时代标杆。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强调“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0世纪60年代,我们党明确提出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开展“第三梯队”建设,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他连续6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亲自讲授“开学第一课”,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在今年3月1日的中青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价值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来抓。全民族抗战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和斗争需要,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把发展党员看作党组织日常最基本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扩大自己的组织,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使党成为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党,这是发展党的总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适应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大力发展党的组织,注意在各种斗争中吸收优秀分子。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改善,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着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我们党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大学生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注意做好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群体和基层一线、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壮大,我们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展现出风华正茂、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

发展党员,质量是生命线。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强调“党员在质量上不发展,单是在数量上发展,不但无益,而且足以使党的组织更加松懈”。革命胜利后,针对一些地方发展党员不重视质量,吸收了一些不够党员条件或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乃至不少投机分子、破坏分子也乘机想各种办法钻入党内来的情况,我们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大规模整党,严格管理党员的发展工作,保持与提高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和纪律松弛的状况,我们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对一批有严重问题的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处理,认真清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三种人”,保证了党的组织的纯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对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深入分析党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具体而言,以控制总量为重点,实行发展党员总量调控,使全国党员数量年均增长控制在适当速度,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以优化结构为关键,根据不同群体、行业和岗位特点,确定发展党员的重点,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党员标准、加强培养教育、严格日常管理、严肃纪律要求,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以发挥作用为目的,引导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立足本职、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十六个字,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对于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接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革命时期,我们党吸收了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党和军队的工作。193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知识分子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动员令。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放手使用知识分子,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求贤若渴、珍视人才,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史进程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分别是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美国。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加快人才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动员和组织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广大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