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中国大地深深根植人民心中

作者:曹建文 来源:2023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7日 03时52分44秒 编辑:陈家琦


“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把握和理解党的理论创新与群众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牢牢扎根,根本在于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是能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的理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时,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告终,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新的坚强领导力量和科学思想引领。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这一根本立场,与中国人民的现实需要完美契合,被中国人民所接受,为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也由之应运而生。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彰显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牢牢扎根,根本原因在于它为中国解决实际问题,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理想的实现,只有在取得马克思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真经”之后,才能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多年伟业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而根本性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社会精英创造的。历史的主角是帝王将相,历史演进取决于他们的社会活动,人民群众则仅是“盲目追随者”和“旁观者”。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高举人民的旗帜,将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坚定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力量。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到列宁强调“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到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些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主体性地位,显著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说的本质区别。

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既是人民的理论,也是实践的理论。人民群众是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力量,是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决定性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并在这种创造性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人民群众不仅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而且以其社会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不竭动力。理论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实践基础的,而实践基础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生产活动。

人民群众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剧中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剧作者”。回眸党的奋进征程,是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奇迹,是人民群众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群众的“小铁锹”挖出了大油田,是人民群众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大幕,是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是人民群众的砥砺奋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实践沃土,正是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滋养和不竭动力。


架起理论创新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

从理论的生成机理和发展逻辑而言,理论创新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又需回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进而指导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因此,理论创新与群众创造需要双向共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需要良性互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作为“批判的武器”与发挥“武器的批判”是一体两面,理论掌握了人民群众,就获得了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来看,人民群众的参与越积极、越主动、越自觉,其推动进程就越深入、越彻底、越顺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其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就在于其经历的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历史过程,是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的主动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知行合一的“行动派”,也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实干家”。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党,是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党,也是深知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使实践获得成功的党。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也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现实需要。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正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掌握群众,指导人民群众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理论部高级编辑)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