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作者:晏然 来源:2023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5日 04时47分08秒 编辑:陈家琦


职业教育.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融合在一起,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5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升格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工业发展需求,面向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持续强化与地方政府、产业功能区、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近年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天津市高校前列,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感受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也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同湖南安保集团、湘村万乐、雅豪科达等企业共同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共建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农林技术实训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该校畜牧兽医专业与20余家企业合作,实施“小学期”组织、“真实岗”培养、“多循环”进阶,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家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日益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产教融合亟待解决合而不融问题

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系列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但从实践层面来看,产教融合“合而不融”的问题仍然存在。调查表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常常仅停留在协议层面,抑或是劳务用工的“表层”,企业未能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从教育对象来看,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愿望有待加强。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对职业教育较为普遍地存在歧视现象,职业观念淡薄,职业认同感低,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由于学习愿望低,缺乏劳动精神和职业热情,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产教融合缺乏积极性。

从教育主体来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有待完善。高职院校现阶段的教学场所和购置的仪器设备都是基于教学演示或者模拟教学环境,主要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对基础技能的训练,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度不强,课程内容难以与职业标准、岗位标准真正对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侧不同程度地存在“两张皮”现象。

从教学主体来看,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没有参与企业生产的经验,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行业、企业技术性人才又到不了高职院校,因此基于生产过程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践难以展开。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多偏向书本体系,专业性、应用型、创新性不足,职业院校教师难以承担产教融合重任。

从企业主体来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不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系列政策文件,但是地方政府在实施与操作层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受体制机制差异、利益诉求不同、主管部门不同等诸多因素影响,产教融合的合作主体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成本过高,难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导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统筹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为此,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要弘扬劳动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职业核心素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之中,将职业文化教育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塑造,实现人才培养定位同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推进高水平专业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建设,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共同开展一流特色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推动校企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形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定期到职业院校承担教学任务的制度。校企共同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导师(教授)等,校企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大数据库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匹配程度的分析研判,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区域产教融合规划发展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探索出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企业公共技能培训补偿制度。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所产生的成本进行科学核算,给予合理的公共技能培训补偿,解除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